池口阻风

伸脚篷窗西日移,打头芦渚北风吹。

沿城路僻多蚊蚋,到夏江深少蛤蜊。

山色杳冥归谢眺,笛声惆怅忆桓伊。

颓年自笑沧洲客,破浪那能万里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池口,遭遇风阻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回忆。

首联“伸脚篷窗西日移,打头芦渚北风吹”,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环境的直接感受。他将脚伸入篷窗,感受到夕阳逐渐西移,而迎面吹来的则是芦苇丛中的北风,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寒意的氛围。

颔联“沿城路僻多蚊蚋,到夏江深少蛤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进途中的景象。道路偏僻,蚊虫众多,江水深邃,蛤蜊稀少,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山色杳冥归谢眺,笛声惆怅忆桓伊”,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诗人遥望远处的山色,仿佛看到了古代诗人谢眺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哀愁。同时,笛声的响起,让他想起了桓伊,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其笛声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颓年自笑沧洲客,破浪那能万里期”,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的自嘲与反思。他称自己为“沧洲客”,即生活在海边的人,暗含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破浪那能万里期”一句,则表达了即使有破浪前行的决心,却难以实现远大的目标,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内心体验,语言质朴而富有情感,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

文德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久游复至鄂得家信将别黄宗之

出门未暑秋仍滞,十度曾登送别舟。

久客畏闻家有信,逢人俱道邑无收。

衣粻不耻因良友,僮仆多言怨漫游。

夜夜酒同乡梦醒,舍边鸡与渚边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客中初度

朝来虎阜揽春晖,矫首林泉兴不违。

故国青山殊自好,王孙芳草几时归。

遥将儿女庭前泪,洒入江湖客子衣。

举目伤心歌舞地,多情杨柳故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舟次怀人

西风客路自禁支,迂目林苍觅所思。

喜不醉人村市酒,苦难成句意中诗。

山閒似古时窥牖,鸟伴如求共悦枝。

永坐论心谁得许,伊人秋水溯清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婺署秋怀

雨窗无事草侵除,清昼帘垂步较疏。

千里凉生今夜月,四更梦得故人书。

踏歌自诧狂非昔,丸药何曾病减初。

旅况入秋真坎懔,放衙愁听鼓潭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