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纪事本末.宋孝宗之立

绍兴坠大纲,无嗣昭天理。

封瑗慰众情,奖誉太溢美。

承欢德寿宫,尊养极隆轨。

定省虽弗违,侍亲小节耳。

既承社稷艰,当思振国纪。

仍怀偏安图,蒙业益委靡。

河北久陆沈,未能尺寸徙。

继统固本根,达孝原在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清代颙琰的诗《读通鉴纪事本末.宋孝宗之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宋孝宗即位时情境的思考和评价。诗中首先指出孝宗即位的特殊性,因为前任皇帝无嗣,这在天理上显得不寻常。他通过册封瑗玉来安抚人心,但赞誉过盛可能掩盖了一些问题。

诗中提到孝宗在德寿宫尽孝,侍奉长辈十分恭敬,尽管他的定省行为符合礼数,但这只是小节。诗人认为,面对国家的艰难,孝宗应当考虑振兴国政,而非仅仅满足于偏安一隅。他强调了继位者稳固根本的重要性,以及孝道在维护国家稳定中的核心地位。

最后,诗中批评了未能有效收复失地的现状,尤其是对于长期沦陷的河北地区,表达了期望孝宗能有所作为,恢复领土的愿望。整体来看,这首诗在历史叙事中融入了对孝宗品德与治国能力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史论意味。

收录诗词(15)

颙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通鉴纪事本末.明太祖平定东南

膺图抚寰区,心与凡侪异。

命将定东南,先戎毋纵恣。

劫掠盗贼为,救拯开创事。

传檄得江淮,劝农修水利。

克敌维武功,安民用仁义。

二语诚要言,理足辞简易。

招贤首刘基,论道孚素志。

规模已敷宣,张陈实闰位。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读通鉴纪事本末.建文逊国

燕藩兵祸因,太祖计谋误。

既有英雄儿,弱孙岂可付。

北师抵南京,献门景隆附。

火起疑自焚,逊国实无据。

为僧说荒唐,驻锡竟何处。

欲掩篡弑名,流言任传布。

形式: 排律

读通鉴纪事本末.甲申鼎革

明亡由内竖,酷信难变更。

甲申春三月,流贼围北京。

我辈富贵在,开门纳自成。

庄烈殉社稷,国亡名不倾。

狐兔据宫阙,三桂请义兵。

一鼓灭群贼,定鼎拯苍生。

得天下最正,孰能同大清。

凛承百王后,读史思持盈,古事寸心鉴,取法择善行。

百篇咏几暇,自警非自鸣。

继统仔肩重,宵旰亹敬诚。

日强勉不息,惕若望治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五贤咏.管仲

齐桓正不谲,鲍叔荐士公。

一言为知己,任用即听从。

射钩置弗问,大度何冲冲。

夷吾竭才力,五霸论称雄。

亲昵不可弃,宴安患无穷。

片言得其要,政治昭齐东。

菁茅贡不至,成周祭不共。

伐楚责大义,问罪宜兴戎。

修礼受方物,强弱国皆同。

五命推盟主,赞襄德化充。

平戎承宠命,执礼何其恭。

贤哉管氏子,世祀酬勋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