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即事

子牟怀魏阙,元凯滞襄城。

冠盖仍为里,沙台尚识名。

山光晴后绿,江色晚来清。

为问东流水,何时到玉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子牟怀念魏都的官位,元凯滞留在襄城。
他的仕途如同冠盖在乡间徘徊,沙台的人还记得他的名声。
山色在晴天后显得更翠绿,江水在傍晚时分显得更清澈。
请问那东流的江水,何时能载我到达繁华的玉京。

注释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的高建筑物,代指朝廷或官位。
元凯:原指贤能的人,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朋友。
冠盖:古代官员出行时的车顶伞盖,象征仕途。
沙台:地名,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玉京:道教中的天帝居住之处,借指京城或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战场的怀念和自然景色的描摹,抒写了对往昔英雄事迹的追思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

"子牟怀魏阙,元凯滞襄城" 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人物的怀念之情。"冠盖仍为里,沙台尚识名" 显示了古代英雄事迹虽已成过往,但其名字和功绩依然被后世所铭记。

"山光晴后绿,江色晚来清" 描述了一幅自然美景画卷,天气晴朗之后山川显得更加苍翠,而傍晚时分的江水则更添一份清澈。这些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历史之沉思的双重情怀。

"为问东流水,何时到玉京" 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借用自然物象征时间的流逝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渴望。诗人似乎在询问不断东流的河水,希望它能够带去自己的愿望,最终抵达理想中的美好之地——玉京。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情感。

收录诗词(32)

崔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字:澄澜
  • 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
  • 生卒年:shí)(671年-713年

相关古诗词

长至日上公献寿

应律三阳首,朝天万国同。

斗边看子月,台上候祥风。

五夜钟初动,千门日正融。

玉阶文物盛,仙仗武貔雄。

率舞皆群辟,称觞即上公。

南山为圣寿,长对未央宫。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临行献李尚书

从来学制斐然诗,不料霜台御史知。

忽见便教随命去,恋恩肠断出门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友人使夷陵

猿鸣三峡里,行客旧沾裳。

复道从兹去,思君不暂忘。

开襟春叶短,分手夏条长。

独有幽庭桂,年年空自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圣制荅张说南出雀鼠谷

硖路绕河汾,晴光拂曙氛。

笳吟中岭树,仗入半峰云。

顿觉山原尽,平看邑里分。

早行芳草迥,晚憩好风熏。

嘉颂推英宰,春游扈圣君。

共欣承睿渥,日月照天文。

形式: 排律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