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叶十八论诗二章(其二)

春蚕抱寸茧,秋萤耀寒芒。

微物亦自爱,安知有八荒?

与子论诗理,令予心低昂。

新妇坐车中,绰约时世妆。

搴帏致窈窕,内志折其刚。

亦有武健士,百战身倔强。

挫以和平气,敛袂走且僵。

得感外旋惑,谓存中已亡。

不见鍊丹客,婴姹交元黄。太精监内景,百劫任所?。

沈心于九渊,冥极斯骤光。

矞云丽五色,骖凤云中翔。

掌上骊龙珠,灿如明月珰。

下烛人间世,历历辨沧桑。

会于逍遥游,归于无何乡。

不识六合气,何论圣与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名为《与叶十八论诗二章(其二)》。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诗歌艺术与人生哲理的关系。

首句“春蚕抱寸茧,秋萤耀寒芒”以春蚕结茧、秋萤发光为喻,象征着微小事物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光芒。接着“微物亦自爱,安知有八荒?”提出疑问,引出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强调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拥有自我意识和存在价值,不知世间之大。

“与子论诗理,令予心低昂”,诗人与友人讨论诗歌的道理,内心激荡,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接下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新妇坐车中,绰约时世妆。搴帏致窈窕,内志折其刚。”描述了一个女子坐在装饰华丽的车上,她的美貌与内心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外表与内在的冲突与和谐。

“亦有武健士,百战身倔强。挫以和平气,敛袂走且僵。”通过对比武健士在和平环境下的表现,揭示了力量与柔韧性的辩证关系。接着“得感外旋惑,谓存中已亡。”指出外界的诱惑可能导致内心的迷失,强调了保持内心纯净的重要性。

“不见鍊丹客,婴姹交元黄。太精监内景,百劫任所?”通过炼丹客的比喻,表达了对追求精神升华和永恒生命的渴望。最后“沈心于九渊,冥极斯骤光。”将心灵沉入深海,探索至极之处,最终获得光明与启示。

“矞云丽五色,骖凤云中翔。”描绘了云彩斑斓、凤凰翱翔的壮丽景象,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越。接着“掌上骊龙珠,灿如明月珰。”以骊龙珠的比喻,赞美了智慧与美德的光辉。最后“下烛人间世,历历辨沧桑。”指出这些美好的品质能够照亮现实世界,让人洞察历史变迁。

“会于逍遥游,归于无何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不识六合气,何论圣与王?”则强调了理解宇宙万物的重要性,只有真正认识自然规律,才能谈论圣贤之道与王者之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诗歌艺术与人生哲学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性、道德、自由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莫愁乐

江上山青青,不断如侬情。

含泪无一语,拈带看欢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石门

霸业三吴尽,金鹅水尚趋。

荒罾悬驿柳,饥马齧城芜。

西荡屯营撤,东溟去鸟孤。

风潮忽催夕,寒碧飒烟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清明

宿寒散沈晦,野阔天微旸。

蒸蒸菜花发,娱人无俗香。

一色浮平窈,气杂烟霭黄。

观化得新悦,生理溢芴芒。

儿童赛神鼓,俚歌自成腔。

纯任辞约束,稚念归至良。

劳劳客中虑,焉能与澹忘?

形式: 古风

画兰

穷巷多荆棘,麒麟久不游。

美人几荣辱,风雨动凄愁。

芳意尔如此,空山谁蹇修?

无聊供涂抹,亦自致绸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