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庄昶的《送成都谢外郎》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沉,描绘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隔岁益州来从事,并舟别驾且衡山”,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人物关系,益州与衡山两地相隔,友人即将乘船前往,暗示了离别的场景。通过“并舟”与“别驾”的对比,既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也预示了友情的深厚。
颔联“草蔬旅食秋将尽,铅椠孤灯夜向阑”,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生活状态。秋季将尽,草蔬为食,铅椠孤灯下夜已深,营造出一种凄清而略带悲凉的氛围。这里的“铅椠”指书写工具,象征着友人可能在旅途中仍需处理公务,体现了其工作的辛劳与不易。
颈联“泪落猿声归少应,官随蜀道去何难”,通过自然界的猿声与友人的泪水交织,增强了离别的哀伤情绪。猿声通常与离别、哀愁相关联,而友人的眼泪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不舍与悲伤。同时,“官随蜀道去何难”一句看似矛盾,实则蕴含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与对友人官职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的关切。
尾联“芳菲收得盈箱箧,碧杜红蘅更紫兰”,转而描述了友人离别后可能带回的物品——“芳菲”、“碧杜”、“红蘅”和“紫兰”,这些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友人虽远行,但带回的珍品却能寄托思念与回忆,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对这段友谊的长久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