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影映水

长松不畏雪霜侵,影落寒潭百尺深。

风雨一江惊鹤梦,波涛万派壮龙吟。

大夫夙具回澜志,此老应无逐浪心。

安得栋梁成伟器,等閒莫任斧斤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以“松影映水”为题,描绘了松树坚韧不拔的形象与它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力量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品格的期许。

首联“长松不畏雪霜侵,影落寒潭百尺深”,开篇即以“长松”为主体,强调其坚韧不屈的品质,即使面对严酷的雪霜侵袭也毫不动摇。接着,“影落寒潭百尺深”则通过松树倒映在深潭中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松树形象的深远与静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和平静。

颔联“风雨一江惊鹤梦,波涛万派壮龙吟”,将视角从静态的松影扩展到动态的自然景观,通过“风雨”、“鹤梦”、“波涛”、“龙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风雨中的江面惊扰了鹤的梦境,波涛汹涌的江水则激发了龙的吟唱,这些都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与生命的律动,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激荡。

颈联“大夫夙具回澜志,此老应无逐浪心”,巧妙地引用了历史典故,将“大夫”与“此老”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具有远大抱负和坚定意志之人的敬仰。这里的“回澜志”和“逐浪心”分别代表了追求目标的决心与随波逐流的犹豫,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的渴望。

尾联“安得栋梁成伟器,等閒莫任斧斤寻”,则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希望像栋梁一样成为伟大的工具,但又担心轻易地被世俗的“斧斤”所破坏。这既是对个人成长的期待,也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自我价值和实现崇高理想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树及其倒影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对个人品格的期许,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清代文人诗作的特点。

收录诗词(2)

李秉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秉均。长住台湾台北艋舺,耕读传家,清代贡生,日治后曾任台北县参事、旧惯调查会委员、台湾日日新报编辑。长于诗文书画,师承黄中理。曾参加日本人“玉山吟社”诗会活动,著有《石樵集》八卷,已散佚。部份收录于《台湾日日新报》

  • 字:子桂
  • 号:石樵
  • 籍贯:台湾苗栗县

相关古诗词

丁亥除夕

缚裤长征岁序移,三貂岭外客心驰。

元龙豪气三千丈,张翰思乡十二时。

椒酒黄鸡供异地,蛮云瘴雨阻归期。

四千里外重回首,惆怅香山岁尽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上刘省三爵帅(其一)

妇孺皆能识姓名,生平威德冠寰瀛。

及身自足传千古,革面交传震八纮。

黑白力为持大局,东南从此有长城。

兰风竹雨含濡遍,凿齿雕题尽向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上刘省三爵帅(其三)

沧海无波圣运昌,跳梁何事逞鸱张。

雄心持节筹闽峤,壮志纡谟奠海邦。

无奈形情同鬼蜮,况当兵甲是仓皇。

民心国体深维系,谈笑从容靖佛郎。

形式: 七言律诗

兰阳春潮

劲厌钱王弩,雄吞伍相潮。

千军声走峡,万里势连镳。

带雨孤帆急,飞花两岸遥。

望渠东到海,百谷共趋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