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秋雨中访石斋先生

共快其濛雨,公来亦自东。

子舆友天下,弘景相山中。

练界千峰瀑,松承众壑风。

时贤无大小,于迈总从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雨中拜访石斋先生的情景,展现了浓厚的文人雅集氛围与自然景色的融合之美。

首联“共快其濛雨,公来亦自东”,开篇即以“濛雨”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特征,濛濛细雨增添了访友的意境,而“公来亦自东”则透露出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关系,似乎两人皆是来自东方,暗含着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亲近。

颔联“子舆友天下,弘景相山中”,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孟子(子舆)和陶弘景,前者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后者则是道教高士,以此表明自己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广泛的知识,也在精神上向往隐逸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

颈联“练界千峰瀑,松承众壑风”,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瀑布如练,千峰竞秀,松树挺立,迎风摇曳,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生机,同时也象征着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与人格魅力。

尾联“时贤无大小,于迈总从公”,总结了对石斋先生的敬仰之情。无论对方地位高低,只要能与之交流,便是难得的机缘。这里的“于迈”可能指的是石斋先生的行迹或风范,表达了作者对石斋先生的推崇与追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人雅集的场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学问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

沈克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简吴生

自诵梅花人日诗,五旬不见但相思。

一春多雨愁无麦,二月输官定卖丝。

行药桥边逢客返,著书窗下少人知。

近传孺子司村社,想见粗豪割肉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同青雷夜宿云岫

岧峣精舍倩云封,遥叩禅扉听晚钟。

龙护香台时卧钵,鹤依锡杖欲巢松。

风泉落户秋生枕,寒月凝霜晚在峰。

夜半梵音清客思,起从老衲问三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苕溪漫步

四野干戈急,萧条此地秋。

村尨吠山鬼,水鸟狎溪牛。

落叶飞重起,哀湍咽更流。

无才堪济世,祗合老林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喜雨

忽已脱炎氛,羲皇我亦云。

树屯烟作障,溪篆藻成文。

助懒嗔冰簟,分凉颂海云。

偶怀青李帖,未敢漫书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