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箫台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沧桑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箫台天高山气寒”以“天高”、“山寒”渲染出箫台的雄伟与清冷,为全诗奠定了壮阔的背景。接着“琼楼倒景金沙滩”一句,通过“琼楼”与“金沙滩”的对比,展现了箫台的奇幻与美丽。随后,“露洗长松翠蛟泣,晓风吹瘦青琅玕”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生动地描绘了清晨露水洗涤下的松树与青竹在微风中的姿态,充满了生机与静谧之美。
“仙游王子今千载,箫去台空山不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石梯奇峭石萝深,东望蓬莱隔沧海”描绘了通往箫台的艰难之路,以及对远方仙境的向往。而“华表栖尘鹤未归,烧丹灶湿苍苔衣”则通过鹤与苍苔的描写,暗示了箫台的荒凉与历史的变迁。
“木落鏦铮下铁壁,紫岩桂落香风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箫台的自然景观,木叶飘落,香风四溢,充满了诗意与宁静。最后,“云门道士相迎送,五色芙蓉满溪洞”展示了箫台的神秘与祥和,道士的出现增添了道家文化的氛围。而“生平屐齿能几来,回首十年如一梦”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客乡迟暮秋复秋,故园泪□黄花愁”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长绳难系西飞日,彭殇蚁□营荒丘”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思考。“雪瀑洒巾清入骨,烟霞杳霭孤鸿没”描绘了雪瀑与烟霞的美景,以及孤鸿远去的孤独感。“世人倏忽不可期,独酌芳林劝明月”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箫台的壮美与历史的厚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