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衡阳文王义季墓诗

昧旦凭行轼,濡露及山庭。

投步矜履蹈,举目增凄清。

轺路灭归轸,沦闼负重扃。

深松朝已雾,幽隧晏未明。

长杨敷晚素,宿草披初青。

哀往起沈泉,追爱恸中情。

竹帛凭年远,世范随伏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拜祭先祖墓地时的凄清与肃穆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黎明到日出之间,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内心情感的波动。

“昧旦凭行轼,濡露及山庭。” 开篇即以“昧旦”(黎明)为背景,描绘了清晨拜祭的情景。行轼(古代车前横木)上站立着拜祭者,露水沾湿了山间的庭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气氛。

“投步矜履蹈,举目增凄清。” 步伐轻盈,每一步都显得庄重而矜持,抬眼望去,四周的景色更添了几分凄清之感。

“轺路灭归轸,沦闼负重扃。” 轿车的痕迹在归途中消失,通往墓地的小径被厚重的门扉所阻隔,暗示了拜祭之路的艰难与肃穆。

“深松朝已雾,幽隧晏未明。” 深深的松林已被晨雾笼罩,幽暗的隧道在黎明时分仍未完全明亮,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郁与神秘。

“长杨敷晚素,宿草披初青。” 长长的杨树覆盖着洁白的霜雪,久未修剪的草地在春日里呈现出初生的嫩绿,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哀往起沈泉,追爱恸中情。” 回忆往昔,心中涌起悲痛,仿佛泉水在沉寂中流淌,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思。

“竹帛凭年远,世范随伏倾。” 竹简与丝帛承载的历史久远,世间的典范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衰败,暗含了对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拜祭过程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7)

刘骏(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道民。南朝宋文帝第三子。初封武陵王,历任湘、雍、徐等州刺史,都督诸州军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率军镇压江汉蛮民起义。后文帝为太子刘劭所杀,率兵进讨,至新亭即位称帝,杀刘劭。在位期间,剪除宗室,重用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使专朝政。推行土断,并限制占山封水,抑制大族,加强君权,在位十一年。庙号世祖

  • 字:休龙
  • 生卒年:430—464

相关古诗词

七夕诗二首(其一)

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炫炫叶露满,肃肃庭风扬。

瞻言媚天汉,幽期济河梁。

服箱从奔轺,纨绮阙成章。

解带遽回轸,谁云秋夜长。

爱聚双情款,念离两心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七夕诗二首(其二)

秋风发离愿,明月照双心。

偕歌亦遗调,别叹无残音。

开庭镜天路,馀光不可临。

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

斯艺成无取,时物聊可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夜听妓诗

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深心属悲弦,远情逐流吹。

劳襟凭苦辰,谁谓怀忘易。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咏史诗

聂政凭骁气,荆轲擅美风。

孤刃骇韩庭,独步震秦宫。

怀音岂若始,捐躯在命终。

雄姿列往志,流声固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