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曹相川的《不寐》描绘了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首句“宵短难成梦”表达了诗人因夜短而难以安睡,反映出内心的焦虑或忧虑。次句“堂虚易受风”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冷和寂静,可能寓示着诗人心境的孤寂。
接下来,“吟螀来远近”通过远处近处的蝉鸣声,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加深了失眠的感受。而“饥鼠过西东”则以饥饿的老鼠活动,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荒凉。这两句寓情于景,生动展现了诗人孤独无眠的夜晚景象。
“百行修成道,三餐逼作翁”两句,诗人借自身的经历感叹人生不易,即使修行百行,生活的基本需求如饮食也不能忽视,这让他感到老去的紧迫感。最后,“侧身天地阔,又见曙光红”以广阔的天地和即将到来的黎明,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尽管此刻困顿,但诗人仍对未来抱有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不寐之夜的内心世界,既有生活的艰辛,也有对未来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