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花天/花发沁园春

天意微悭,春工多裕,长须末后殷勤。

骨瘦挽先,肌韵恰好,花头径尺徐陈。

红黄粉紫,更牛家、姚魏为真。

留几种,蒂殢中州,异时齐顿浑身。

承平当日开多少,笙歌何限,是甚人人。

气入江南,心知芍药,仿佛前事犹存。

名品应须,认旧家,雨露方新。

成一处,蓓蕾根株,剩看诸谱纷纷。

形式: 词牌: 花发沁园春

翻译

天意似乎吝啬,春天的造化却丰富,花朵应在最后的时节才盛开。
花朵虽瘦弱,但枝头饱满,花朵直径可达一尺,慢慢绽放。
红色、黄色、粉色和紫色的花朵,尤其是牛家和姚魏的品种最为真实。
留下几种珍稀品种,让它们在中原繁盛,将来能全面开花。
在太平盛世,有多少笙歌盛宴,那时的人们都在欣赏。
气息传到江南,心中想起芍药,仿佛往事历历在目。
名贵的品种应该追溯到古老的世家,它们在雨露滋润下焕发新生。
这些花朵汇聚一处,根深叶茂,让我们在各种花谱中欣赏它们的美丽。

注释

微悭:吝啬。
春工:春天的造化。
末后:最后的时节。
骨瘦:花朵瘦弱。
肌韵:花朵饱满的形态。
姚魏:特定的花卉品种。
蒂殢:花朵密集。
承平:太平盛世。
笙歌:音乐和宴会。
芍药:一种花卉。
雨露:滋养花朵的水分。
蓓蕾:花蕾。
诸谱:各种花谱。

鉴赏

这首《暮花天·花发沁园春》是宋代词人陈亮的作品,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展现了词人的独特情感世界。

首先,词的开头“天意微悭,春工多裕”表达了词人对春天慷慨给予的赞美,尽管春意稍显不足,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却十分旺盛。接下来,“骨瘦挽先,肌韵恰好,花头径尺徐陈”描绘了花朵逐渐盛开的过程,花瓣虽薄而有力,花径宽大,展现出春天的繁盛景象。

“红黄粉紫,更牛家、姚魏为真”这里借用了牡丹和芍药的品种,强调了花朵的色彩丰富和品种之佳,暗示了对花卉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词人期待这些名贵品种能在中原大地繁衍开来,为人们带来全身的欣赏。

“承平当日开多少,笙歌何限,是甚人人”则转入对往昔盛世的回忆,那时花开得繁盛,音乐歌舞不绝于耳,然而词人感叹人事变迁,那些繁华已不再。

“气入江南,心知芍药,仿佛前事犹存”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怀念,虽然现实中芍药依旧盛开,但那份过去的繁荣已如梦似幻。

最后,“名品应须,认旧家,雨露方新”再次强调了对名贵花卉的珍视,它们如同旧时贵族之家,历经风雨后依然焕发新生。词人希望这些花卉能在一个地方繁茂生长,成为众多园艺书籍中的焦点。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花喻世事,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寓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体现了陈亮词作的深厚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86)

陈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 字:同甫
  • 号:龙川
  • 籍贯:婺州永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43—1194

相关古诗词

滴滴金

断桥雪霁闻啼鸟。对林花、弄晴晓。

画角吹香客愁醒,见梢头红小。团酥剪蜡知多少。

向风前、压春倒。江嶂人烟画图中,有短篷香绕。

形式: 词牌: 滴滴金

蝶恋花.甲辰寿元晦

手撚黄花还自笑。笑比渊明,莫也归来早。

随世功名浑草草。五湖却共繁华老。

冷淡家生冤得道。旖旎妖娆,春梦如今觉。

管今岁华须到了。此花之后花应少。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踏莎行.怀叶八十推官

书册如仇,旧游浑讳。有怀不断人应异。

千山上去梦魂轻,片帆似下蛮溪水。

已共杯酒,长坚海誓。见君忽忘花前醉。

从来解事苦无多,不知解到毫芒未。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花阴(其二)再用前韵

姓名未勒慈恩寺。谁作山林意。

杯酒且同欢,不许时人,轻料吾曹事。

可怜风月于人媚。那对花前醉。

珍重主人情,闻说当年,宴出红妆妓。

形式: 词牌: 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