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偕龚沤舸郭小岩门人范生问庭萧生含素唐生云溪王生清如游青原山登高席间分韵得来字次山谷韵

平生抱山癖,人事撄氛埃。

名山多负负,到处空复回。

登高访青原,盘纡白云隈。

冈峦互扃钥,深入豁然开。

巍巍净居寺,殿阁森良材。

佛家亦兴废,今昔良可哀。

蹑屐遍探幽,言寻山水涯。

嵚崎磊落石,飞云绝梯阶。

亭台半倾圮,结构无文榱。

泠泠曲涧泉,清不受尘埋。

听泉待月桥,道心生秭垓。

天工胜人为,此理讵疑猜。

我闻王姚江,讲学辨根荄。

聚徒居此山,岁举春秋杯。

书声振林谷,相得遗形骸。

千载杳难期,五贤祠山摧。

吾道竟何如,后学谁追陪。

讲堂不可再,俗僧徒掀豗。吊古感苍茫,?鸟声清哇。

人杰地乃传,我今七贤偕。

重阳无风雨,欢携酒榼来。

扪萝意延伫,日暮舆夫催。

何时买山隐,归路重徘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徐盛持的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登临青原山的游历体验。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接着,诗人描述了登山过程中的美景,如白云缭绕的山巅、深藏的净居寺以及沿途的自然景观。诗人感慨佛家兴衰,感叹岁月变迁。

在游览中,诗人发现昔日的教学盛况已不再,只有清泉和月桥留存着古人的道心。他提及王姚江的讲学事迹,以及友人们在此山聚徒讲学的往事,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后继者的期待。然而,现实是讲堂已毁,只剩下俗僧的喧嚣,诗人对此感到遗憾。

在重阳节登高之际,诗人与友人共度佳节,但心中仍怀有归隐之意。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希望能有朝一日能买下山林,过上隐居生活,流露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融入了对历史、学术和人生哲理的反思,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收录诗词(3)

徐盛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螺墩偕同人宴集(其一)

重向螺墩载酒过,桃花人面复如何。

琵琶声咽潇潇雨,环佩魂消瑟瑟波。

天亦有情容客到,人能无恨得春多。

逢场作戏寻常事,肯为簪缨易薜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螺墩偕同人宴集(其二)

几度看花泛画船,三村毕竟负花缘。

旧时桃李犹能笑,此会裙钗亦是仙。

山色微开新雨后,波光缓趁晚风前。

城楼鼓角声声彻,回首江城起暮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寒曲

莺声流入锁窗里,唤醒香魂慵未起。

几度东风作峭寒,梨花如雪春如水。

屏山曲曲昼愔愔,冷淡韶光转不禁。

杨柳万条披弱絮,海棠一树罥轻阴。

炉烟袅字垂珠箔,美人旧住三层阁。

晓妆试罢著春衫,犹怯银泥裁太薄。

经年远别隔天涯,离愁如影常相随。

不堪榾柮煨残夜,浅梦重帘织雨丝。

形式: 古风

王秋垞子梅携酒见过同酌黄叶堆中

黄叶忽摇落,秋风搴碧帷。

青天月初上,照我举杯时。

清景此相惜,高歌应不辞。

明朝庭树下,还约酒盈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