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下曲七首(其七)

万战千征地,苍茫古塞门。

阴兵为客祟,恶酒发刀痕。

风落昆崙石,河崩苜蓿根。

将军更移帐,日日近西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事的画面,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军事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与战争的残酷。

“万战千征地”一句,直接点出了战火频仍、征战不息的艰苦情形。接着,“苍茫古塞门”则描绘出古老城堡在辽阔草原中的孤独与沧桑。

“阴兵为客祟”透露出军队的存在,如同不请自来的阴影,带来了不安与威胁。“恶酒发刀痕”则暗示了战士们通过饮酒来麻木自己,以对抗即将到来的战斗和可能留下的伤痕。

“风落昆崙石”、“河崩苜蓿根”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荡与破裂,这里的昆崙山是古代边疆的一处著名地点,而河水冲刷下的苜蓿根则象征着连大自然也无法幸免于战乱之中。

“将军更移帐”、“日日近西蕃”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将领不断移动指挥所在的帐幕,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接近边疆地区的异族,这里展现了一种无休止的边境战争和民族冲突。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荒凉景观与战争氛围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战争的无情,同时也映射出古代军人在边疆地区所面临的孤立无援和不断的战斗压力。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古塞曲三首(其一)

单于烽火动,都护去天涯。

别赐黄金甲,亲临白玉除。

塞垣须静谧,师旅审安危。

定远条支宠,如今胜古时。

形式: 五言律诗

古塞曲三首(其二)

方见将军贵,分明对冕旒。

圣恩如远被,狂虏不难收。

臣节唯期死,功勋敢望侯。

终辞脩里第,从此出皇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古塞曲三首(其三)

百万精兵动,参差便渡辽。

如何好白日,亦照此天骄。

远树深疑贼,惊蓬迥似雕。

凯歌何日唱,碛路共天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四皓图

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

双鬓雪相似,是谁年最高。

溪苔连豹褥,仙酒污云袍。

想得忘秦日,伊余亦合逃。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