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法云庵

前山岚翠沈,暝色檐间合。

禽声浴鼓乱,人语塔铃答。

归依古佛龛,始知此心杂。

岩扉全未扃,随风自开阖。

松寒生夜涛,漫空沸鞺鞳。

境幽喧亦减,闻根了无纳。

役役尘网中,坐使秋鬓飒。

终当净域居,翻经补残衲。

形式: 古风 押[合]韵

鉴赏

这首清代董兆熊的《夜宿法云庵》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中夜晚景象。首句“前山岚翠沈”,以沉稳的色调勾勒出山峦被暮色笼罩的宁静,暗示着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次句“暝色檐间合”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屋檐下昏暗的光线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禽声浴鼓乱,人语塔铃答”通过鸟鸣和远处寺庙塔铃的回声,展现了山中的生机与禅寺的宁静,形成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人在此感受到内心的纷扰,在“归依古佛龛,始知此心杂”中流露出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岩扉全未扃,随风自开阖”写出了庵门半掩,任凭风儿轻轻开关,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接下来,“松寒生夜涛,漫空沸鞺鞳”运用比喻,将松涛声比作海浪,形象地描绘出夜晚山林的壮阔与深沉。

“境幽喧亦减,闻根了无纳”表达了环境的寂静让人心中的杂念渐消,一切声音仿佛融入了大地。诗人感叹在尘世忙碌中,“坐使秋鬓飒”,岁月匆匆,青春易逝。

最后两句“终当净域居,翻经补残衲”表达了诗人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决心在清净之地研读佛经,弥补心灵的缺憾,寻求更深层次的精神解脱。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夜晚的禅意氛围,寓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慨与追求。

收录诗词(8)

董兆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友人还瑞昌

君反湓水侧,我归雉水头。

两水虽异源,共入大江流。

江流亦何永,川流殊不息。

汪洋指东海,各努奔赴力。

形式: 古风

高峰书舍中秋有感

泠泠山上月,今夜分外明。

我心非木石,对此能无情。

粤匪寇吴楚,于兹已四秋。

生灵被屠戮,白骨堆荒洲。

王师未恢复,骼骴谁敢收。

寒镜悬中天,相照令人愁。

形式: 古风

得彭宫保书见示六旬有作赋呈

衡岳高巍峨,气象千年新。

蜿蟺而磅礴,郁极斯降神。

贤豪不世出,天命康时屯。

翊赞中兴业,度越甫与申。

忆昔文皇初,治极乱萌䟴。

中原咸震慑,束手嗟朝绅。

南山豹隐雾,洞庭龙潜鳞。

忠义倏奋发,伊吕起渭莘。

脱却方山冠,改服振振袀。

纵横江海上,飞驶万千䑳。

救民殷拯溺,逐贼如驱磷。

刚大塞天地,奇气一朝伸。

荩劳十六载,日月净无尘。

尘净谢时去,浩浩心如奫。

当其济物时,高情故绝人。

万钟禄不受,在官类隐沦。

先忧忘后乐,仲淹犹非伦。

东山欣再起,位列要路津。

辞荣受艰钜,义进利则逡。

长江万里险,终岁勤周巡。

思枯夜不寐,虑远眉常颦。

人谓已治安,忧患独切身。

竹柏耐冬寒,桂老性愈辛。

贱子侍公久,见灼知尤真。

疾恶如秋肃,嗜善温若春。

世皆颂公义,而未悉公仁。

与公十年别,迹疏情胥亲。

爱我忘分位,书来何频频。

贻我以诗句,语语肝膈陈。

盛德若无有,休休一个臣。

我愧非令器,苦窳空陶甄。

谬膺贤相举,无术隆斯民。

何当罢官去,随公山水濒。

名篇歌反复,腹中如车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立夏日雪

天意吁可怪,无端夏雪飞。

纷纷断江路,片片送春归。

愁说临安事,忧闻溧水围。

无憀还对此,默坐念庭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