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兴寺阁祷雨

太守亲从千骑祷,神翁远借一杯清。

云阴黯黯将嘘遍,雨意昏昏欲酝成。

已觉微风吹袂冷,不堪残日傍山明。

今年秋熟君知否,应向江南饱食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太守亲自率领众多随从祈祷,神翁慷慨借来一杯清酒。
乌云密布,仿佛要吹出阵阵凉风,雨意浓厚,似乎即将酝酿成倾盆大雨。
已经感觉到微风吹过衣袖带来寒意,傍晚的阳光斜照在山上,更显得凄凉。
你可知道今年秋天的庄稼是否丰收?应该在江南饱尝那饱满的粳米了。

注释

太守:地方长官。
翁:对老人的尊称。
清:清澈的。
云阴黯黯:乌云密布。
将嘘遍:即将吹遍。
雨意昏昏:雨意浓厚。
微风:轻柔的风。
袂:衣袖。
傍山明:夕阳斜照在山上。
秋熟:秋季丰收。
君:你。
饱食粳:饱尝粳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即将到来的秋雨,通过太守的行动和自然景象的变换,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之事物的期待与不安。

"太守亲从千骑祷"一句,设定了一个庄重的场景,太守身处千骑之中,祈求上天降下甘霖。"神翁远借一杯清"则是对这场雨水的渴望,希望能有一份纯净无暇的雨水。

接下来两句,通过云阴和雨意的描写,表现了即将到来的秋雨气氛。"云阴黯黯将嘘遍"表明天空中乌云密布,将要覆盖整个天际;而"雨意昏昏欲酝成"则是对这场雨水即将到来但尚未完全形成的预感。

诗人随后转向自身感受,"已觉微风吹袂冷"表达了秋风送爽、微凉之意,但这种感觉与"不堪残日傍山明"中的光线逐渐消退相比,更显得是一种孤独和落寞。

最后两句,诗人提及年岁已久的收获,"今年秋熟君知否"询问是否知道今年的收成如何,而"应向江南饱食粳"则是在告诫或是自我安慰,要在丰收之时,在江南这片沃土上好好享受这份丰盛。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的期待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事物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丰收与生活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攓云篇,并引

物役会有时,星言从高驾。

道逢南山云,欻吸如电过。

竟谁使令之,衮衮从空下。

龙移相排拶,凤舞或颓亚。

散为东郊雾,冻作枯树稼。

或飞入吾车,偪仄碍肘胯。

抟取置笥中,提携返茅舍。

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

云兮汝归山,无使达官怕。

形式: 古风

读《开元天宝遗事》三首(其一)

姚、宋亡来事事生,一官铢重万人轻。

朔方老将风流在,不取西蕃石堡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读《开元天宝遗事》三首(其二)

潭里舟船百倍多,广陵铜器越溪罗。

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读《开元天宝遗事》三首(其三)

琵琶弦急衮梁州,羯鼓声高舞臂韝。

破费八姨三百万,大唐天子要缠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