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奇丽妙绝天下柳子厚记訾家洲亭粗见其略余以六月六日度桂林岭欲更仆诣象属暑甚遂少留日从诸公于岩穴之下穹林巨壑近接阛阍之中远不过城闉之趾居高望远夸雄斗丽殆不可状择其尤者以十诗记之名之曰桂林十咏.曾公岩曾子宣丞相元丰中守桂林游七星山始见此洞芟薙草莽平坦方广可容数百人悉布砖甓之入洞十馀步有涧水横其前不可涉公梁石为桥以便游者号曾公岩

群峰依天立,万马屹不动。

风攲紫玉珂,雨暗青丝鞚。

相君千里目,渺渺孤鸿送。

披云觑天巧,凿翠出岩洞。

中空贯长虹,侧立剖大瓮。

宛宛卧石梁,欲起时地控。

玉棺已上天,甘棠有遗诵。

独馀涧底泉,时与幽人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与美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如群峰、万马、紫玉珂、青丝鞚、孤鸿、云、翠、长虹、大瓮、石梁等,生动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群峰依天立,万马屹不动”,开篇即以壮阔的气势描绘了桂林群山的巍峨壮观,仿佛千军万马静立不移,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静谧。

“风攲紫玉珂,雨暗青丝鞚”,通过风与雨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桂林山水的动态之美,紫玉珂随风摇曳,青丝鞚在雨中显得更加深沉,动静结合,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多姿多彩。

“相君千里目,渺渺孤鸿送”,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桂林山水比作千里之遥的美景,孤鸿则象征着远方的客人,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披云觑天巧,凿翠出岩洞”,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巧妙布局与自然之美,云雾缭绕,山洞深邃,绿意盎然,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

“中空贯长虹,侧立剖大瓮”,通过长虹与大瓮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桂林山水的壮丽与宏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桂林山水的深刻感受。

“宛宛卧石梁,欲起时地控”,描述了桂林山水中的石梁,既柔软又坚韧,仿佛随时准备跃起,掌控大地,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玉棺已上天,甘棠有遗诵”,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将桂林山水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赋予了桂林山水更多的文化内涵。

“独馀涧底泉,时与幽人共”,最后以涧底泉水与幽人相对应,表达了桂林山水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桂林山水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馀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

顽石解首肯,老松闻肘回。

野鸟集隅坐,听法时一来。

山僧古佛徒,一龛寄岩隈。

哀此堕卵状,点砾妙夺胎。

休去复歇去,呱呱见啼孩。

独此腹胁馀,斑斑尚毰毸。

精通日月贯,义动金石开。

异事垂千年,仆碑卧苍苔。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馀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永宁寺佛阁五代末马氏据有荆广时其子賨所营也阅二百年壮丽如故有画像存焉状貌魁梧称其阁云

一念去来想,万象起灭境。

方寸有所营,可与天地永。

五季日寻戈,四海环沸鼎。

炎方一旅平,烽冷夜彻警。

梯空出高营,飞阁冠五岭。

照耀人天上,变灭弹指顷。

故物二百年,虎死尚炳炳。

小立梯层阑,乌鸟聚落景。

形式: 古风

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馀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西山超然亭

庞区翳榛莽,地瘴藏百怪。

西山何轩轩,拔脚风尘外。

中萦一线蟠,侧立两壁对。

旁连九疑高,远控三湘大。

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号弓泣二女,禦魅窜四罪。

谁去窘拘囚,故自脱天械。

飘飘思凌云,万里风雨会。

形式: 古风

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馀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虞氏隐居雷守虞沇避地桂林结茅江上万山环立二水交流游客过其下皆有忘归与卜邻之意

山色洗眼青,遥见紫翠重。

江光照肌白,靧作冰雪容。

问谁三间茅,散我九节筇。

江声过席上,山影落杯中。

主人乐忘归,卧听鼓角雄。

检点屐齿痕,斓斑尚苔封。

寂寂春萝月,萧萧秋桂风。

何日赋归来,庭柯抚孤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