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夜月

纤月西楼已可望,雁声断处一痕霜。

微纷露叶光犹淡,初上风帘气自凉。

羌笛漫教悲旧曲,蛾眉空与妒新妆。

只将今夕娟娟影,预卜中秋一夜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克晦的《八月初三夜月》描绘了初秋夜晚的景象。首句“纤月西楼已可望”,写出了明亮而清冷的月儿挂在西楼之上,暗示着夜色渐深。接着,“雁声断处一痕霜”通过断续的雁鸣和远处的霜痕,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微纷露叶光犹淡,初上风帘气自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在微微飘落的露水上,显得光线朦胧而略带寒意,当月光照进风帘,室内也自然感受到一丝凉意。这里运用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了秋夜的静谧和凉爽。

后两句“羌笛漫教悲旧曲,蛾眉空与妒新妆”则借景抒情,月夜中的笛声唤起对往昔的回忆,而新月的升起似乎也在嘲笑旧时的繁华不再。诗人以月之“娟娟影”寓言人生的变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只将今夕娟娟影,预卜中秋一夜长”收束全诗,诗人借月影的长久,寓意中秋佳节的漫长,也暗含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团圆的期盼。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初秋夜晚的韵味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46)

黄克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中主读书台

自筑书台读五车,锦屏千叠护残霞。

何年云雨池中物,终古河山客里家。

松下岩泉犹带墨,风前木笔漫生花。

夕阳无限迟回意,空对高僧问《法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同焦叔度宿清凉寺

高楼夜伴山中宿,清磬寥寥百草芬。

巢鸟近人飞始觉,岩僧隔竹语相闻。

坐深四岭浑无月,衣冷苍松半是云。

故里不堪归梦绕,何时衾枕更随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暮至余干用刘随州韵

杨叶青青柳叶齐,烟村渺渺楚江西。

湖边芳草连天绿,马上春禽尽日啼。

渡水暝云千片落,到城新月一痕低。

游人元自耽风景,翻向黄昏忆故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范卿后马上值雨作

天涯双鬓易成丝,何处凄凉可泪垂。

花下一樽相送后,雨中匹马独归时。

逐臣离恨迷芳草,滞客愁心挂柳枝。

明发西山风日好,道房禅榻与谁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