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宝印叔兰若堂

何处名兰若,依山结草堂。

花枝法雨润,心地佛灯光。

浮世嚣尘隔,空门岁月长。

林间有啼鸟,听法亦来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间的草堂,名为“兰若”,隐匿于自然之中,远离尘嚣。诗人以“名”字开篇,引出这座草堂的独特与不凡。接着,“依山结草堂”四字,不仅点明了草堂的位置,也暗示了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花枝法雨润,心地佛灯光”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花朵与佛法的教诲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佛法如同甘露般滋润人心,佛光普照,引领人们走向心灵的净化与觉醒。这里,花枝与法雨、心地与佛光的对应,既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广博,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信仰。

“浮世嚣尘隔,空门岁月长”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浮世的喧嚣与空门的宁静,强调了佛法对于心灵的慰藉与解脱作用。在诗人看来,佛法如同一道屏障,隔绝了外界的纷扰,让人们在空门中体验到岁月的悠长与内心的平和。

最后,“林间有啼鸟,听法亦来翔”以生动的场景收尾,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更寓意着佛法的普遍性和影响力。即使是在自然界的生灵中,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感召,它们仿佛被法音所吸引,前来聆听与学习。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诗意美,也深化了佛法无边、普渡众生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若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佛教哲学,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传达了佛法对于心灵净化与生活指导的重要意义。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藤杖

头角槎牙万岁藤,遍身节目更棱棱。

山僧赠我非无意,要我清闲亦似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