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老夜话出故人俞宋护书予至山之日俞书适至书中又相问讯感而赋诗二篇俞郊居婺源草堂蔬圃教子读书乡人重之闻近苦目疾殊可念(其二)

法海空门老伏波,婺源槐市病维摩。

道无同异要当尔,命有穷通可奈何。

两目再清张籍在,一经传子凤毛多。

饱闻行业书乡社,得失功名付浩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法海禅师如老将伏波,婺源槐市中维摩生病。
修行之道不论异同,重要的是内心的坚定,命运有穷有通又能如何。
他的眼神依然清澈,如同张籍在世,佛法经他传授,弟子如凤凰般优秀。
他在乡社广为传扬善行和学问,对于得失功名,只愿以豪放的歌声来寄托。

注释

法海:佛教中的法海,可能指代某位高僧。
伏波:古代将领的封号,比喻老练的僧人。
婺源:地名,在中国江西省。
槐市:古代市场名,此处指维摩生病的地方。
维摩:佛教人物,此处可能指代患病的僧人。
一经:指一部经典或佛法。
凤毛:比喻优秀的人才。
书乡社:乡村社区中的读书活动。
浩歌:大声歌唱,表示豪放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与长老共度时光,回忆过往,谈论生命中的得失。诗中充满了对朋友、家人的思念和关怀,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法海空门老伏波,婺源槐市病维摩"两句通过佛教中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健康状况的关心。

"道无同异要当尔,命有穷通可奈何"这两句则是在探讨生命和命运的哲理,表现出一种对生活无法掌控的无奈与思考。

接下来的"两目再清张籍在,一经传子凤毛多"表明诗人珍视眼前简单而纯净的生活,以及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承。

最后,"饱闻行业书乡社,得失功名付浩歌"则是对个人成就与社会评价的一种反思,通过音乐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整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对人生、友情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郑侍郎

还却天官尺一书,清时有味保悬车。

公年尚壮去何蚤,古道谁言今不如。

南部方开新榜丽,西清人说旧游疏。

半簪白发无拘束,不用黄精自扫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乞桃竹于令尹

小结幽栖事静便,为无花竹不成村。

在君百里鸣弦地,成我一方濯锦园。

按鼓威名知破胆,乞花诗句是招魂。

桃溪竹径如成趣,柳岸梅洲却未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子楚寄吏报章复用前韵再寄一篇

长须晨送一函书,语不周遮意有馀。

雨满一犁知过望,草开三径喜如初。

黄鱼白酒江头市,绿竹青蒲隐士居。

病后世缘多懒惰,相逢诗酒未全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中冬下浣一日陪方丈访客因过向氏园亭有感

前疏水竹界桑麻,桃李畦分小径斜。

山数青黄人住久,路排藜藿客行赊。

云寒烟合入长暝,梅懒春催未放花。

闻道苍头长儿女,主人游宦不还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