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祗园高处不胜寒,四望悲风独立难。
我以轻衫当昼解,僧言残雪昨宵乾。
木皮覆屋冬偏好,竹叶编篱卧亦安。
忽睹金光烁初地,滇南一塔日中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祗园高处,面对着四面八方的悲风,感到难以承受的寒冷与孤独。他以轻衫应对白日的寒冷,而僧人则告诉他,昨晚的残雪已经干涸。接着,诗人描述了冬季特有的景象——木皮覆盖的房屋更加适宜过冬,竹叶编织的篱笆也为居住提供了安宁。最后,诗人惊喜地发现,阳光下金光闪烁,初地显现出一片辉煌,滇南的一座佛塔在正午时分熠熠生辉,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温暖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不详
明季诸生。入清屡荐不起,隐居以终。有《春秋左传地名录》、《峄桐集》、《古今事异同》、《南宋文范》等
寂寞江干深寄迹,一巢无计拙于鸠。
履如东郭笑何病,赋似长卿贫不忧。
白景驱愁催短发,归鸿衔梦下寒流。
何时小筑菟裘地,著在苍山碧水头。
卜筑孤凭绝壁间,静中诗思几曾删。
台前归鸟如相识,窗外浮云即等閒。
一径野花常到眼,十年清梦不离山。
我来共对飞泉下,日落松鸣去复还。
閒中宴笑可相求,水上亭虚恰胜舟。
入座月争先后得,侵杯花竞浅深浮。
从来酒国难为夜,莫把欢场易送秋。
醉倒胡床人莫笑,霜天几作异乡愁。
春望葑田绮绣成,红舷浅荡縠纹轻。
一声磬响随云远,数曲桥兰贴水平。
柳映圆波鱼极乐,塔连残照寺空明。
天然独拥诸峰立,酌茗寒潭韵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