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潭舟夜雷雨

山僧夜半敲石火,照见古壁腾龙蛇。

锲风忽刮一灯灭,惊起百鸟鸣呕呀。

千林万窍浩呼汹,俄顷急雨翻银车。

岭头墨色接天色,白处雨脚垂如麻。

我舟忽尔移断岸,噌吰水石声交加。

舟人系缆争性命,千丈一落分毫差。

悬崖怪树电光里,龙颠虎倒犹盘拿。

谁知暴雨不终昔,打篷渐歇筝琵琶。

前山已复挂银汉,隔岸尚见飞滩沙。

当窗绝壁不能上,薄云来往明于纱。

草头点点散萤火,水上阁阁鸣青蛙。

新凉美满虽快意,但破好梦方还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夜间的雷雨,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开篇“山僧夜半敲石火,照见古壁腾龙蛇”两句,以山中僧人深夜点燃石火,照亮古壁上腾跃的龙蛇之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接着,“锲风忽刮一灯灭,惊起百鸟鸣呕呀”,风起时,灯火突然熄灭,百鸟惊飞,声音嘈杂,进一步渲染了雷雨将至的紧张气氛。

“千林万窍浩呼汹,俄顷急雨翻银车”描绘了雷雨的猛烈,千林万窍中风声呼啸,片刻之间,大雨倾盆而下,如同翻滚的银车,形象地表现了雨势之大。紧接着,“岭头墨色接天色,白处雨脚垂如麻”则通过色彩对比,描绘了雨后山岭的景象,墨色的山头与白色的雨线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雨后的景色。

“我舟忽尔移断岸,噌吰水石声交加”描述了诗人所乘之舟在雷雨中移动的情景,水石相击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紧张与刺激。接下来,“舟人系缆争性命,千丈一落分毫差”则突出了舟行之险,舟人紧紧系缆,生怕船只因雨势过大而失控,表现出对生命安全的极度重视。

“悬崖怪树电光里,龙颠虎倒犹盘拿”描绘了雷雨中的自然景观,悬崖峭壁在闪电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险峻,怪树在电光中摇曳,仿佛龙虎在挣扎,展现出大自然的威严与力量。最后,“谁知暴雨不终昔,打篷渐歇筝琵琶”表明暴雨虽然猛烈,但最终会停歇,雨后会有宁静,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的壮观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吴山夜眺

高阁倚清虚,深宵纵目初。

月浮江郭动,星傍海门疏。

泪已乾羊祜,情当死伯舆。

如何凌绝顶,难挈化人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山馆夜作(其一)

步虚声寂散群真,夜色平铺不动尘。

云影自来还自去,最高山阁未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山馆夜作(其二)

城郭人民别想劳,看来身世总秋毫。

此时万户应同梦,上有白烟低复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十八夜

角声风断处,月黑四林秋。

危坐忽消烛,高吟欲震楼。

涛头盘地转,海气等身浮。

尚有越山色,烟中相对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