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

金华仙人余仲扬,笔墨萧疏开老苍。

昨看新图湖上宅,烟雾白日生高堂。

层峰上蟠石皓皓,绝岛下瞰江茫茫。

长松并立各千尺,间以灌木相低昂。

松下上人坐碧草,秋影欲落衣巾凉。

囊琴未发弦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赤城霞气通雁荡,巫峡雨色来潇湘。

谁能千里坐致此,欲往久叹河无梁。

风尘涨天蔽吴楚,六年怅望神惨伤。

玄猿苦啼岩北树,白雁不到江南乡。

赭山焚林绝人迹,如此山水非寻常。

此图本为自安写,亦感同姓悲殊方。

幽轩素壁泉声动,对此令我心为狂。

何由扪萝逐麋鹿,振衣直上云中冈。

登临一写漂泊恨,长啸清风生八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画家余仲扬的高超技艺。诗中,诗人通过对画中景象的细腻描绘,如“层峰皓皓”、“绝岛江茫”、“长松参天”、“赤城霞气”、“巫峡雨色”,展现出画面的壮丽与深远。同时,通过“松下上人”、“秋影”、“流水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诗人感叹自己无法亲身前往这如梦如幻的山水之间,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现实阻碍的无奈,“欲往久叹河无梁”、“风尘涨天蔽吴楚”、“玄猿苦啼”、“白雁不到”,流露出对世事纷扰的感慨。最后,诗人借画抒怀,表达漂泊之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幽轩泉声”、“振衣直上”、“登临写恨”、“长啸清风”,体现出他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是对画作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心境的写照,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山水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林森山水图歌

清江何人画山水,西村无传稚川死。

林生后出更清逸,笔法远师闽浙士。

深林大树交铁柯,远峰近巘分陂陀。

青天层峡见栈阁,落日平湖闻棹歌。

水边之亭绝潇洒,更看平桥度羸马。

千崖小径雪边分,百道飞泉雨中泻。

自言笔法由心运,墨色重敷看深润。

碧海春云动杳冥,泰华秋空入雄峻。

昨者相逢湖水上,闻筑幽居傍渔榜。

为君先赋采菱篇,答我新图迥幽旷。

图中好山千万重,还似闽中似浙中。

祇今欲往河梁绝,指点天末窥冥鸿。

我家茆屋珠林底,武姥仙坛两相峙。

何时为写看云亭,尽染西原雪华纸。

形式: 古风

梁孝子

梁孝子,早孤而鳏惟养母。

有兄从军弃儿女,废姊寡居养无所。

孝子念母情所钟,迎姊就养来家中。

更携二侄共哺食,令母弄孙嬉笑同。

市尝大雪薪炭绝,起析舂具就炉爇,不令母知母心悦。

乱馀时果贵且珍,出买菱实先献新,母食甘之忘其贫。

梁孝子,行孝义,只不读书宁识字,天性真醇有如此。

吁嗟今之人,禄食往往肥其身。

同气乃异趋,肝胆如越秦。

孝子诚愧之,吁嗟今之人。

形式: 古风

题屏岫幽居图为万砯赋

秋屏列岫之间,乃有万氏之圃,幽人之居。

门前青柳日系马,池上紫菱时钓鱼。

前年尘起龙沙北,万氏林居总萧瑟。

杨君好事惜奇胜,为写池亭寄秋色。

两松落落千尺长,高云不动江风凉。

谁能低头事权势,便思濯足歌沧浪。

东南连年困兵革,人生安居那可得。

向来华屋今谁在,忽忆旧游心惨恻。

君不闻王维别业孟城隅,亦有亭馆临欹湖。

当时胜迹逐云往,至今传得辋川图。

形式: 古风

题常伯敬撷兰轩歌

高人好幽栖,志不在华毂。

啸歌撷兰轩,俯仰无不足。

湖之水兮湘之山,怅余昔游始东还。

澧有兰兮沅有芷,言撷秋芳渡江水。

苍梧黯惨浮云重,帝子遗庙丹青空。

长洲极浦落日外,坐见千里生蒿蓬。

灵氛掩泪歌九歌,夫君不来愁奈何。

薋菉充帱艾盈佩,玉玦捐弃江之沱。

江沱隔绝秋风早,绿叶青青紫茎好。

露华香扑芙蓉裳,佩服从君可终老。

我有猗兰操,尘土混浊久不闻。

为君弹一曲,要使六合扬清芬。

扬清芬,觐九嶷,舞干羽,三苗来。

洞庭无波春草香,却棹木兰游三湘,毋使下女徒悲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