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雨

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家在渡头冲湿去,碎声繁点逐蓑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雨声惊动了钓鱼的老翁回家,他手持钓线走过长满苔藓的岸边。
他的家就在渡口,冒雨湿漉漉地走去,雨点打在蓑衣上发出碎裂的声音。

注释

雨惊:雨声突然响起。
鱼食:鱼儿觅食。
钓翁:钓鱼的老翁。
归:回家。
丝纶:钓鱼的丝线和钓具。
藓矶:长满苔藓的岩石。
家在:家的位置。
渡头:渡口。
冲湿:冒雨前行。
碎声:破碎的声音。
繁点:密集的雨点。
逐:追逐,这里指雨点打在。
蓑衣:蓑衣,防雨的斗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细雨中的江景,诗人通过对雨中钓翁归家的描写,展现了宁静与淡远的情趣。开篇“雨惊鱼食钓翁归”一句,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雨水惊扰鱼群,渔夫收竿而归的画面,既传达了春雨中的生机,也隐含着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手把丝纶下藓矶”一句,则从细节描写渔人的动作,通过“手把丝纶”和“下藓矶”的柔和笔触,展现了渔夫收线下钩的精细动作,以及对待捕鱼时的耐心与沉着。

接着,“家在渡头冲湿去”,诗人将视角转向自己的住处,这里的“冲湿”不仅形容了雨水对家园的浸润,也象征着生活中的平淡无奇,而诗人却能在这平凡中寻得自在。

最后,“碎声繁点逐蓑衣”,以“碎声”和“繁点”来描绘细雨滴落的声音,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滴地渗透至衣服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捕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处,是一种对生活琐碎而美好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中江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淡远的情怀,以及他对生命中平凡之美的独特领悟。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阴狱

黑水溪旁聊驻马,奈何岸上试回头。

高崖昏处是阴狱,须信人生到此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咏泉州刺桐

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垂虹亭

悠悠风物四时新,苒苒山屏万古春。

多少江山人不看,却来江上看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清真香歌

四两玄参三两松,麝香半分蜜和同。

丸如弹子金炉爇,还似花心喷晓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