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赴伯达浴儿会不见月

准拟清光满十分,论文那用醉红裙。

天公有意韬阴采,风伯无威扫曳云。

东道浴儿方洗腆,南斋留客更殷勤。

朦胧碧涧三更路,衣袂翛然桂子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原本期待月光如水,明亮照人,谈论文章何需借酒助兴。
天空有意隐藏起明亮的光辉,风神没有力量驱散云彩。
东道主为孩子洗澡,场面温馨;南斋主人热情款待客人。
夜色朦胧中,我们走在碧绿山涧的小路上,衣衫飘逸,桂花香气四溢。

注释

准拟:期待。
清光:明亮的月光。
论文:谈论文章。
醉红裙:借酒助兴。
天公:天空。
韬阴采:隐藏光辉。
风伯:风神。
无威:没有力量。
东道:东道主。
浴儿:给孩子洗澡。
洗腆:清洗洁净。
殷勤:热情款待。
朦胧:模糊不清。
碧涧:碧绿的山涧。
衣袂:衣衫。
翛然:飘逸的样子。
桂子芬:桂花香气。

鉴赏

这首宋诗《仲秋赴伯达浴儿会不见月》是胡寅所作,描绘了诗人满怀期待地参加仲秋聚会,却因天气原因未能见到明亮的月光。首句“准拟清光满十分”表达了诗人对皎洁月色的向往,然而“天公有意韬阴采”暗示了阴云遮蔽了月光,天公似乎故意隐藏了它的光辉。接着,“风伯无威扫曳云”暗指风力不足,未能驱散云层,进一步强化了月光被遮挡的氛围。

诗人转而描述聚会的场景:“东道浴儿方洗腆,南斋留客更殷勤。”这里的“浴儿”可能是指聚会中的儿童,他们正在享受沐浴的快乐,主人的热情好客则体现在对客人的殷勤招待上。尽管月色未至,但聚会的欢乐气氛依然浓厚。

尾联“朦胧碧涧三更路,衣袂翛然桂子芬”描绘了深夜的景色,诗人独自走在碧绿的山涧小路上,虽然月光不明,但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为这夜行增添了一丝诗意和安慰。

整首诗通过月光的隐晦和聚会的热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体悟,以及在不完美情境中找到的美好。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前韵本欲创亭以穫时而止

不因修筑废农时,欲以仁心翊化基。

野草从来丰可藉,量陂元自渺无湄。

登临有惬三檛鼓,衰病多惭一斗卮。

独喜高秋对黄菊,风吹乌帽看云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再美劝农

邦本古攸重,民天辞匪夸。

讵能皆辟谷,漫道独餐霞。

一笑为良茧,力耕无卖花。

信知豳七月,于耜起周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同单令游延明寺

下马敲门扁蝠飞,乱鸦啼晚客还归。

村江浅可褰裳涉,美酒清宜满斝挥。

独树高花红啄玉,繁丛嫩蕊细编玑。

追随冠者皆行乐,借问何人鼓瑟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同宣卿和仲仲达游上封值雨而归时上封辩病南台珏同行

不到峰头正一年,兹游新客更超然。

净名不语元无病,惠远同行定有缘。

风雨不期相邂逅,云山未许独留连。

归途绝景何人见,万顷银涛涨楚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