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泉时有绿蟾蹲崖石西

崖腰溜清水,素光摇玉宇。

其阴透碧海,有石如砥柱。

心知老龙都,直入蓬莱府。

仙云荡凉润,积雪明深暑。

阴阳若在兹,嘘吸多成雨。

孤花栖暗芳,瘦木垂梢古。

娟娟绿蟾蜍,曾识广寒女。

深疑珠宫物,内敬不敢侮。

山僧惜一茶,自碾仍自煮。

相从有觉意,两悟无凡语。

欲分鲜花屏,稍筑松风庑。

铜瓶取明月,洗此文字苦。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崖腰间流淌着清澈的水,月光如玉照亮了整个空间。
月光穿透碧蓝的大海,有一块巨石像中流砥柱般屹立。
心中明白这是老龙的居所,直通仙境蓬莱府。
仙云荡漾带来清凉,积雪虽厚却能驱散暑气。
这里似乎蕴含天地阴阳,轻轻呼吸间便能化为雨水。
孤独的花朵隐藏在幽暗处,瘦弱的树木枝头挂着岁月的痕迹。
明亮的绿色蟾蜍,似曾相识于广寒宫的仙女。
我深感这可能是仙宫之物,恭敬不敢轻视。
山中的僧人珍视每一杯茶,亲自研磨煮沸。
我们相伴时心意相通,话语中没有凡尘俗世。
想将鲜花布置成屏风,稍加修筑松风环绕的廊屋。
用铜瓶汲取明亮的月光,洗涤心灵的苦涩文字。

注释

溜:流淌。
素光:月光。
砥柱:比喻坚定的支撑。
蓬莱府: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地。
嘘吸:呼吸。
珠宫:指仙宫。
山僧:山中的和尚。
相从:相伴同行。
松风:松树间的风。
文字苦:内心的苦闷或创作的艰难。

鉴赏

这首宋诗《国清寺泉时有绿蟾蹲崖石西》描绘了国清寺泉水旁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句“崖腰溜清水”写出了山崖间泉水清澈流下,接着“素光摇玉宇”以月光映照泉水,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想象泉水源头是龙宫所在,直通仙境,暗示了泉水的灵性。

“仙云荡凉润,积雪明深暑”进一步渲染了清凉与宁静的氛围,暗示泉水能调节气候。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孤花”、“瘦木”等意象,描绘了山中幽静的环境,而“绿蟾蜍”则象征着月宫的神秘生物,诗人表示对它们的敬畏。

僧人对泉水的珍视体现在“山僧惜一茶,自碾仍自煮”,反映出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生活的简朴。诗人与僧人交流,感到心灵上的共鸣,认为泉水能洗涤文字的苦涩,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净化作用。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融合了山水、神话与禅意,展现了诗人对国清寺泉水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夜宿金庭洞

夙闻桐柏山,下入金庭洞。

五云所出没,千翠相迎送。

川明芝自烨,夏冷雪犹冻。

沙泉注阳穴,水碧孕阴峒。

天光抱琼室,神力扶兰栋。

其左斗苍虬,其西翔紫凤。

中穿穴窈复,傍见石阙空。

青烟溜松髓,白水鸣醴瓮。

怪草不知名,珍禽时曳弄。

石蜜吐岩房,琪芳突苔缝。

星君时一游,仙翁亦参从。

或乘玄鹤来,或并青鸾控。

香趋玉女跪,丹走山灵恸。

谷神元不死,玄根在深种。

谁其握性命,于此破昏梦。

世人少知几,何能测天用。

形式: 古风

秋兰辞

秋兰兮青青,得道兮如素。

娟娟兮好脩,行隐隐兮不渝。

夫人兮孰怀,美兰何为兮睹处。

秋兰兮英英,含章兮自明。

山中兮无人,其与谁兮晤倾。

悲复乐兮乐复悲,怅来者兮不可期。

悲莫悲兮有所思,乐莫乐兮心相知。

赠子兮杂佩,朝能来兮夕能会。

暮雨兮生愁,心缭悷兮何能嘅。

讯苍苍兮如何,天不语兮云嵯嵯。

吐琬琰兮自通,宛清扬兮山之阿。

望美人兮不来,阒寥寥兮浩歌。

云裾兮风裳,引沆瀣兮朝阳。

澹自乐兮僾尚羊,岂无人兮而不香。

形式:

赵广德送松江蟹

江空蟹急窘于蒐,满腹清凉做尽秋。

茶灶笔床新意思,寝香卫戟战风流。

生拚不入吴王鲙,死亦相寻越女舟。

得一好诗无可憾,无诗也不作骚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赵君海惠蟳

早挥鲙手作云鳌,雪带晴飞且拍熬。

安得轮囷如此壮,也知郭索许多骚。

翰林风月从来别,太史江山一味豪。

今夜笔床船上去,已输吏部十分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