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九日,集法源寺,为陈后山逝日设祭

谡谡长松绕佛坛,致斋为位讵无端。

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叹于今后死难。

贤达同时天独啬,士夫明耻国犹安。

流风已绝熙丰世,诗卷凭谁共岁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松树沙沙作响围绕着佛坛,斋戒设位难道没有深意。
回望这次追随你的决心,更加感叹未来的艰难离别。
德才兼备的人天公不眷顾,但有志之士懂得羞耻国家仍可安宁。
淳厚的风气已在熙宁、元丰年间断绝,诗卷流传谁能与我共度寒冬?

注释

谡谡:形容松树声。
佛坛:供奉佛像的平台。
致斋:设斋祭祀或斋戒。
讵:岂,难道。
端:缘由,道理。
兹:此,这。
相从:跟随,追随。
益:更加。
死难:艰难的离别,去世。
贤达:有德行且通达事理的人。
天独啬:天公对这类人特别吝啬(不赐予长寿)。
士夫:士人君子。
明耻:明白羞耻之心。
流风:遗留的风尚。
熙丰世:熙宁、元丰年间(北宋时期)。
诗卷:诗集。
岁寒:严冬,比喻困境。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末近现代初期诗人黄节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描述了一场在法源寺为陈后山逝日设祭的活动。

开篇“谡谡长松绕佛坛,致斋为位讵无端。”描绘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长松围绕着佛坛,为的是设立斋戒之地,而这种准备却显得那么自然而然,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

紧接着,“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叹于今后死难。”诗人回顾过去与陈后山共度时光,感慨今生难以相见,死亡的离别让人感到无比哀伤和困难。

“贤达同时天独啬,士夫明耻国犹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认为有才能的人被冷落,一些读书人因为国家的不幸而感到羞愧。

最后,“流风已绝熙丰世,诗卷凭谁共岁寒。”则是诗人感叹往日风气已经远去,如今的世界已经不是昔日的熙丰盛世,留下的诗卷又能托付给哪个知音来分享这份寒冷和孤独。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逝去的哀思,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黄节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哲理和情感交织的画面。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吉音来碧落,帖子报红笺。

清夜惊神王,胧明到省前。

风中宫漏尽,日出榜绳悬。

形式: 押[先]韵

句(其二)

劳君赠我古风诗,逋翁所谓扑凸奇。

形式: 押[支]韵

句(其六)

竹底衙人吏,花间押簿书。

形式:

句(其七)

峨眉多雨雅江秋,溢岸清波入郡流。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