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示诸童

珊瑚宝树生海底,光射洪涛千丈水。

铁网高张护亚枝,搜罗作贡天家里。

即今人海亦茫茫,降才原不间殊方。

还从有司上大吏,取士有制周且详。

国家由来重科目,拔置石渠与天禄。

豫章翻风异凡才,自有工师识大木。

此日诸生文阵开,万骑腾骧骋逸才。

敢道知马如伯乐,神骏自古超驽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县试示诸童》是清代诗人常纪所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科举考试的场景及其对人才选拔的重要性。

首句“珊瑚宝树生海底,光射洪涛千丈水”以珊瑚宝树在深海中生长,其光芒穿透汹涌的海水,象征着才华横溢的人才在深藏不露的民间,却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启示人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人才。

“铁网高张护亚枝,搜罗作贡天家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铁网高悬,保护着珍贵的树枝,象征着朝廷通过科举制度,广泛搜集人才,将其贡献给国家,强调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即今人海亦茫茫,降才原不间殊方”指出当今社会人才众多,不分地域,科举制度能够公平地选拔来自不同地方的优秀人才。

“还从有司上大吏,取士有制周且详”表明科举制度有严格的选拔程序和标准,确保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国家由来重科目,拔置石渠与天禄”强调了国家历来重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并将他们安置在重要的职位上,体现了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贡献。

“豫章翻风异凡才,自有工师识大木”以豫章(一种木材)为例,说明优秀的才能如同珍贵的木材,需要有识之士来识别和利用,比喻科举考试能够识别并选拔出非凡的人才。

“此日诸生文阵开,万骑腾骧骋逸才”描绘了科举考试当天,众多考生汇聚一堂,展开激烈的竞争,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敢道知马如伯乐,神骏自古超驽骀”最后以伯乐识马为喻,表达了对科举制度下选拔人才的赞赏,认为它能够识别出像伯乐一样,能够发现并提拔出卓越人才的能力,使那些原本平凡甚至被忽视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赞美和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望和尊重,以及通过公平竞争选拔人才的机制。

收录诗词(203)

常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署中有池友人垂钓得鱼喜甚书此调之

一池新水碧潆洄,傍柳垂纶坐绿苔。

阳鱎曾闻最贪饵,纷纷莫遣近钩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竹林避暑

暑气肆郁蒸,炎炎畏长昼。

科跣衣不船,宁为礼法囿。

维彼青琅玕,檀栾蔚深秀。

坐卧于其中,清风满怀袖。

常愿对此君,免俗不辞瘦。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阅旧日所读书不觉忘暑偶成

筐中冰雪文,藏弆岁云久。

际此长夏日,搜之逢故友。

一卷常自携,爱玩不释手。

凉雨夜洒蕉,清风朝散柳。

相对莹心神,祝融复何有。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新秋

井梧报新秋,一叶飘庭院。

坐望河汉色,忽惊时节变。

淅沥夜雨疏,清凉晚风善。

博得簿书閒,差可亲笔砚。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