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删竹》由明代诗人秦年锡所作,通过对竹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句“杂干分无次,荷镰快一麾”描绘了竹林中竹子错落有致,杂乱无章的生长状态,而诗人手持镰刀,迅速地进行修剪,呈现出一种利落与效率之美。这里不仅展现了劳动的场景,也隐含着对事物秩序与和谐的追求。
接着,“忽惊天欲出,还许月来窥”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竹林与天空、月亮联系起来,仿佛竹林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个窗口,让天空与月亮得以窥视。这种景象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宇宙广阔与神秘的向往。
“疏密相宜处,欹斜恰好时”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中的平衡与和谐。竹林中的竹子或疏或密,或倾斜或直立,都恰到好处,展现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内在的秩序美。
最后,“萧萧存尔性,何必万竿为”表达了诗人对竹子自然本性的赞赏,认为不必追求数量的庞大,而是要保持其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力。这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个体独特价值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删竹》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生活哲学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