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禅寺景象。首句“石鼎烟消午漏迟”,以石鼎烟消象征时间的流逝,午漏迟则暗示了时间的悠长,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閒情偏与静相宜”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环境对于闲适心情的滋养作用,强调了静谧与悠闲情感之间的和谐关系。
后两句“老僧斜枕松根卧,云去云来总不知”,通过描述一位老僧在松树根部斜卧休息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禅寺的宁静氛围。老僧的无欲无求,与自然界的云卷云舒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云的来去自由,象征着世事的无常,而老僧对此似乎全然不知,体现出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寺中老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