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月台看梅

晴日禅台一树梅,似愁非怨向人开。

地销腊雪扶疏起,天近春云婀娜来。

立尽竹根空浩荡,坐移山顶更徘徊。

凌风却月诗何在,全藉清香发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禅月台边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晴日下的独特魅力。首句“晴日禅台一树梅”,简洁明快,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宁静的禅意世界。接着,“似愁非怨向人开”,赋予梅花以情感,仿佛它在向人诉说着某种深沉的情感,既不是忧愁也不是怨恨,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地销腊雪扶疏起,天近春云婀娜来”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销”与“起”,“近”与“来”的动态变化,描绘出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同时也烘托出了梅花在春日里的生机勃勃。梅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放,不仅增添了春天的气息,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降临。

“立尽竹根空浩荡,坐移山顶更徘徊”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他站在竹林深处,凝视着山顶上的梅花,似乎在与之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静默的观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最后,“凌风却月诗何在,全藉清香发酒杯”两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的层面。梅花虽美,但真正的诗篇却不在眼前,而是在那淡淡的清香中,在诗人的心灵深处。这清香不仅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也如同美酒一般,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感悟。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探梅(其一)

探梅山路一杯亭,日澹风微远霭生。

莫问古来寻古话,只知春近赏春情。

几枝冷蕊吟方见,一点疏花画不成。

我挟两儿同二友,老年酒外更何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探梅(其二)

点检山前梅蕊痕,花虽未放已销魂。

纵饶老干摧幽谷,也胜繁华倚市门。

冷落不成欺岁晚,阳和且可待春温。

清香一喷红梢满,却月凌风未易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探梅天气极思山中之时也

霜馀晴后探梅天,村岸山蹊接野田。

时见樵夫能指点,旋寻僧子或留连。

所携酒榼无多尔,其就诗篇亦偶然。

一两枝横三四蕊,最风情处带轻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涧上蜡梅香甚

照眼花枝是蜡梅,香传小树为谁开。

弄阴欲雪山长暝,破晓终风水漫洄。

鸟语春声喧复静,鸿飞寒影去还来。

数间败屋浮桥外,何故无吟不举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