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社会失衡的画面。首句“刁调青蘋末”暗指社会风气的不良,如同微小的青萍波动,最终导致了更大的问题。“嵬騀金堤高,安知蚁穴危”比喻看似稳固的权势(金堤)背后隐藏着潜在的危机,就像蚂蚁窝虽小,却可能引发大灾难。
接下来,“清晏五十年,养此氓蚩蚩”表达了对长期太平盛世中百姓无知轻忽的忧虑,官僚(文吏吾公醉)沉迷享乐,而普通民众(武卒市人嬉)则无所事事。诗人担忧江南地区(江南信可哀)的局势,同时质问河北地区的守护者何在。
“势欲括赤县,与之作潢池”揭示了权贵试图掌控全局,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如同洪水泛滥。“泰极否所伏,剥穷复继之”引用自然法则,暗示盛极必衰,剥削穷尽后会有复兴的可能。然而,诗人认为天道固然如此,但人事的兴衰更在于人的作为。
最后,“天道已板板,人事仍熙熙”对比天道的不变和人事的纷繁,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和道德沦丧的深深感慨。整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道德沦丧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