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诸人集于资福阁次高季应韵三首(其三)

戏马台前草自妍,英雄何在竟茫然。

江河犹带重阳恨,父老空将旧事传。

去雁来鸿波浩荡,夕阳流水树芊眠。

休休世味从来恶,细嚼霜英慰暮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戏马台前的草木自然繁盛,那些英雄豪杰如今在哪里,让人感到迷茫。
江河似乎还承载着重阳节的哀愁,父老乡亲只能空谈过去的往事。
大雁南飞,鸿雁北归,波涛汹涌的江水映照着夕阳,树木在流水声中静静沉睡。
世间的浮华不再,人情淡薄,我只愿细细品味秋霜中的精华,以此度过晚年时光。

注释

戏马台:古代名胜,曹操曾在此地骑马游猎。
茫然:困惑、不知所措。
重阳恨:重阳节的思念或哀愁,古人有登高赏菊习俗。
父老:老年人。
去雁来鸿:秋天的大雁南飞北归。
芊眠:静卧,形容树木在流水声中安静入睡。
休休:罢了,表示世态炎凉。
霜英:秋霜中的精华,可能指菊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所作的《九日诸人集于资福阁次高季应韵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戏马台为背景,感叹历史的沧桑和个人英雄的无处寻觅。"戏马台前草自妍"描绘了秋草茂盛的场景,暗寓历史的无情流转。"英雄何在竟茫然"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江河犹带重阳恨"借重阳节的哀愁,寄托对故去英雄的思念,"父老空将旧事传"则揭示出岁月流转,往事只能由老一辈口耳相传。接下来的"去雁来鸿波浩荡,夕阳流水树芊眠"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寂寥与怀旧的氛围。

最后两句"休休世味从来恶,细嚼霜英慰暮年",诗人感叹世态炎凉,唯有咀嚼秋霜的清冷,聊以慰藉自己垂暮之年的孤寂。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

林季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诸人集于资福阁次高季应韵三首(其二)

隔竹通晖月自妍,樽前宝炬不须然。

毫飞阁上千林湿,句落云间万井传。

佳节敢辞通夕醉,宿酲还傍小窗眠。

鬓边黄菊应相笑,白发较多似去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日诸人集于资福阁次高季应韵三首(其一)

秋入江山晚更妍,登高临远意凄然。

且浮绿蚁眼前乐,底用虚名身后传。

旧隐未教幽鹤怨,清溪终伴白鸥眠。

老来举措多羞涩,强插黄花趁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又用前韵二首(其二)

遗迹榛芜四十年,使君跋马独依然。

要将旧观还骚客,幻出新亭倚半天。

井邑参差图障里,烟霞明灭酒尊前。

我今不是贫居士,买断江山莫计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又用前韵二首(其一)

雕甍华栋照晴空,更忆檐前十八公。

四望川流何富有,一时歌咏许谁同。

海吞万壑苍烟外,地涌双峰白浪中。

洞接仙都春色早,桃花认得鹤溪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