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溪

溪上山不改,溪边台已倾。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越来溪》描绘了一幅溪流边的历史沧桑画面。首句“溪上山不改”暗示着溪流旁的山峦依旧如故,然而接下来的“溪边台已倾”则揭示了时光流转,曾经的建筑遗迹已经破败。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痕迹,通过提及越兵的行经之路,以及流水仿佛还回荡着哀伤之声,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过往战争的沉痛记忆和对逝去和平的怀念。

后两句“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以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世事无常,昨日的荷花盛开,今日却只剩下菱叶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轮回。最后,“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国家衰亡的感慨,以及对无处发泄的哀怨只能归咎于溪水的无奈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溪水为线索,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的交织,寓言般地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采莲泾

青房戢多子,采得侬心喜。

今夜水风凉,君王宿船里。

行处绿云迷,歌声一道齐。

回头调越女,何似若耶溪?

形式: 古风

吴钩行

吴钩若霜雪,吴人重游侠。

尊前含笑看,上有仇家血。

形式: 五言绝句

死亭湾

贫贱众所弃,岂惟愚妇人。

圭组何重轻,能令变交亲。

翁子昔未遇,妻去耻负薪。

五十非晚贵,不能待终晨。

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

邸吏惊赤绶,邦人候朱轮。

无颜见故夫,自杀此水滨。

谁知孟德耀,元在尔东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毛公坛

欲观汉坛符,东上缥缈峰。

葛花坠寒露,夕饮清心胸。

月出太湖水,鹤鸣空涧松。

真境久寂寥,苍苔遁灵踪。

尝闻绿毛叟,变化犹神龙。

世人岂得见,偶许樵夫逢。

攀阴力易疲,探玄志难从。

归出白云外,空闻仙观钟。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