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李公复祖母沈氏年二十生子七月而寡既长沈为娶兄之女为妇生二子亦寡长即公达次公复二母今皆已老号双节堂赋

凤觜鸾胶难续弦,双龙镜破难再圆。

阿婆二十已守节,新妇哭夫方少年。

大儿娇啼母心苦,小儿十月安知父。

破窗风雨来早秋,夜绩灯前共相语。

山头松柏摧为薪,山前翁仲亦成尘。

红颜憔悴垂白发,生死不惭泉下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贝琼的诗《奉化李公复祖母沈氏年二十生子七月而寡既长沈为娶兄之女为妇生二子亦寡长即公达次公复二母今皆已老号双节堂赋》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早寡的女性一生的坚韧与辛酸。首句“凤觜鸾胶难续弦,双龙镜破难再圆”象征着她婚姻生活的破碎,难以修复。接着,诗人通过“阿婆二十已守节,新妇哭夫方少年”对比,展现了沈氏在年轻时就承受丧偶之痛,而她的女儿也早早经历了同样的命运。

诗中“大儿娇啼母心苦,小儿十月安知父”描绘了沈氏抚养孩子的艰难,既要照顾幼小的孩子,又饱受丧夫之痛。接下来的“破窗风雨来早秋,夜绩灯前共相语”则刻画了她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纺织,与孩子们相依为命的画面。

“山头松柏摧为薪,山前翁仲亦成尘”运用比喻,暗示岁月无情,连自然界的象征物也经不起时间的磨损。最后,“红颜憔悴垂白发,生死不惭泉下人”表达了沈氏虽然历经沧桑,但对生死无怨无悔,坚守节操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情地赞美了沈氏的坚贞和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妇女生活的艰辛。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莘叔耕画梅雪轩

好画谁如莘枣强,堕马折肱犹未忘。

何年写此寒林趣,精绝未数左手王。

屋里何人坐吹笛,似是南昌郡中客。

曲终朔雪忽飞来,开门满树梅花白。

形式: 古风

送金秀才归侍

风吹历阳树,石城悲早秋。

高堂入远梦,拂袖登吴舟。

金陵官酒如乳香,酌君送君朱雀坊。

前日同来二三伴,此时望君俱断肠。

科名古来人共羡,富贵不如归故乡。

年年随计多辛苦,十上风尘竟何补。

秋卷留将箧内归,彩衣重看阶前舞。

当时县令亲劝行,今日还家父老迎。

门外清溪仍可钓,山下古田躬自耕。

子身长健亲长在,黄金如山不可买。

君不见长安城中罢官客,欲作布衣那可得。

形式: 古风

徐黄门画

黄门给事三十余,面如红玉少有须。

风骨岂是山泽臞,问着只爱山中居。

前年版下鹤头书,征起直上青云衢。

文华堂高凌紫虚,出入侍从陪金舆。

排方小带红罗襦,精神宛如冯子都。

朝下手拈八尺殳,左旋右转风生躯。

有时自擘双雕弧,命中叠发谁争呼。

归来宾客满直庐,京城酒贵不住酤。

烂醉坐叱苍头奴,执烛写此云山图。

方今台阁多文儒,似君才艺众中无。

文宜侍中武金吾,不负堂堂美丈夫。

山中故人交不疏,十年贫贱长相俱。

升沉忽如鸟与鱼,麋鹿敢逐夔龙趋。

见君此画恒嗟吁,关西行李今何如?

祝君名成归五湖,来寻高阳旧酒徒。

何辞解衣贳百壶,与君痛醉黄公垆。

形式: 古风

韩介玉画为童中州掌教题

我识河东老词客,鹤骨伶俜长八尺。

白头徒步拾公卿,人生变化谁能测。

将军跋扈天为倾,公持寸管力与争。

当时直气动朝野,至今文采传诸生。

诸生白面今已老,三载儒冠空潦倒。

罢归百事无所为,万壑千岩恣挥扫。

丹丘玄圃落眼前,涧水松风鸣浩浩。

由来绝艺出天机,肉眼纷纷争丑好。

吴兴博士今郑虔,故山未归雪满颠。

今年召对席屡前,蒙恩亲赐水衡钱。

归来见画心茫然,拄杖欲问金华船。

金华之洞小有天,下与五岳相钩连。

初平炼丹去成仙,弟兄联袂风翩翩。

洞前白石如羊眠,我欲访之何由缘。

安得与子相周施,饥餐紫霞拾瑶草,石上一笑三千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