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此夕流传久不磨,相逢樽酒且酣歌。

竿垂阮服终成强,腹晒隆书顾几何。

漫道银潢能限隔,未闻河鼓畏风波。

楼间安用穿针乞,世上纷纷巧已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七夕》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传统节日七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人生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首句“此夕流传久不磨”点明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历经岁月而不衰,其文化意义深入人心。接着“相逢樽酒且酣歌”描绘了人们在七夕之夜欢聚一堂,饮酒唱歌的欢乐场景,体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氛围。

“竿垂阮服终成强,腹晒隆书顾几何”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七夕的习俗与人物形象巧妙结合,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思考。其中,“竿垂阮服”可能暗指悬挂灯笼或装饰物的情景,而“腹晒隆书”则可能象征着读书人或学者在节日中的状态,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漫道银潢能限隔,未闻河鼓畏风波”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银潢(银河)象征着天上的阻隔,而河鼓(牛郎星)则是民间传说中七夕故事的主角。这两句诗表达了即使存在距离和困难,人们仍然能够跨越障碍,追求心中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人间的爱情与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最后,“楼间安用穿针乞,世上纷纷巧已多”以反问的形式结束,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愿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穿针乞巧活动。这既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映,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七夕》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欢乐景象,更蕴含了对人生、爱情以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七夕寄安道

去年此夕我拘官,君挟鱼轩到此安。

自尔分驰数千里,岂图今日一交欢。

风萍离合光阴速,月桂交游契分完。

不倒玉壶终未已,待将河汉夜深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附郭照邻舟还乡一首

国门回首气葱葱,拜了君恩去意浓。

故里华舟幸同载,邻邦嘉士喜相从。

高谈浃洽情无畛,新句纵横笔有锋。

往往旁人多羡慕,主人况是郭林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送郭照邻赴南雄签幕

浅汴萦回减迅流,绿榆疏薄弄残秋。

兰舟去指三千里,梅岭前头第一州。

幕府久须贤者画,朝廷最重远民忧。

近来选擢多超迈,伫听君才不次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汴舟早行二首(其一)

隐约短窗明,呕哑两橹声。

晓寒衾外觉,乡梦枕中惊。

心喜亲闱近,身从宦路轻。

男儿棺未盖,安可叹虚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