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白石山中隐士陈眉公的旅程与所见所感。首句“前林看已近,忽转水云湾”以动态视角展开,仿佛引领读者跟随诗人的脚步,从熟悉的林木转向了未知的水域与云雾缭绕的转弯处,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氛围。
接着,“野竹翳深径,高斋出半山”两句,通过“野竹”与“高斋”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暗示了隐居之所的高雅与超脱。竹子的茂密遮蔽了小径,而高斋则似乎从山腰间突现,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超然。
“荇丝迎棹乱,花气袭衣閒”描绘了诗人乘舟接近时的景象,荇菜的枝条随风摇曳,仿佛在欢迎着来访者;而四周弥漫的花香,则让诗人的衣物也沾染上了芬芳,营造出一种和谐与惬意的氛围。
最后,“到岸闻人语,东篱犹闭关”两句,以听闻人声和东篱未开的细节,暗示了目的地的临近以及陈眉公隐居生活的状态。人声意味着有人在等待,而“东篱犹闭关”则以东篱比喻隐居之所,强调了陈眉公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魅力,更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超然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