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行

长安好少年,骢马铁连钱。

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金鞭。

步摇如飞燕,宝剑似舒莲。

去来新市侧,遨游大道边。

道边一老翁,颜鬓如衰蓬。

自言居汉世,少小见豪雄。

五侯俱拜爵,七贵各论功。

建章通北阙,复道度南宫。

太后居长乐,天子出回中。

玉辇迎飞燕,金山赏邓通。

一朝复一日,忽见朝市空。

扶桑无复海,昆山倒向东。

少年何假问,颓龄值福终。

子孙冥灭尽,乡闾复不同。

泪尽眼方暗,髀伤耳自聋。

杖策寻遗老,歌啸咏悲翁。

遭随各有遇,非敢访童蒙。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长安少年行》描绘了南北朝时期长安城内少年的奢华生活与老翁的沧桑变迁,展现了时代更迭中的繁华与落寞。

首句“长安好少年,骢马铁连钱”,开篇即点明主题,长安城中的少年们骑着装饰华丽的骏马,展现出他们的青春活力与富贵气派。接下来的几句,“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金鞭”,进一步描绘了少年们的服饰与装备之精美,彰显了他们的身份地位与财富。

“步摇如飞燕,宝剑似舒莲”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少年们的仪态与气质之美,如同轻盈的飞燕与盛开的莲花,充满了生机与高雅。

随后,“去来新市侧,遨游大道边”,描述了少年们在长安城中自由自在地游荡,享受着繁华都市带来的乐趣与自由。

然而,诗的下半部分,笔锋一转,描绘了一位老翁的回忆与感慨。“道边一老翁,颜鬓如衰蓬”,老翁的外貌与少年形成鲜明对比,他的面容苍老,如同枯萎的蓬草,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

“自言居汉世,少小见豪雄”,老翁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所见的繁华与豪杰,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接着,“五侯俱拜爵,七贵各论功”,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等级森严与权力的集中,以及人们为了追求高位而努力奋斗的场景。

“建章通北阙,复道度南宫”,通过建筑与道路的描写,展现了长安城的宏伟与复杂,以及权力中心的显赫。

“太后居长乐,天子出回中”,进一步描绘了皇室的尊贵与威严,以及权力的流动与变化。

“玉辇迎飞燕,金山赏邓通”,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权贵的享乐,同时也暗示了权力与财富的交替与消逝。

最后,“一朝复一日,忽见朝市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繁华不再的无奈与哀叹。

“扶桑无复海,昆山倒向东”,这两句以自然景象的改变,象征着时代的变迁与世界的巨变,寓意深刻。

“少年何假问,颓龄值福终”,老翁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年轻人,时光易逝,珍惜当下,同时也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平静接受与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长安少年的奢华生活与老翁的沧桑回忆,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与感慨,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9)

沈炯(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或作初明。沈瑀孙,沈续子。少有文名。仕梁,为尚书左户侍郎、吴令。侯景陷建康,景将宋子仙欲委以书记,坚辞,几被杀。后入王僧辩幕府,羽檄军书,皆出其手。西魏陷荆州,被虏。以母在南,上表陈情,获归淮南。陈武帝即位,加通直散骑常侍,预谋军国大政。文帝又重其才,会寇乱,欲使因是立功,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谥恭子

  • 字:礼明
  • 籍贯:南朝陈吴兴武康

相关古诗词

独酌谣

独酌谣。独酌独长谣。智者不我顾。愚夫余未要。

不愚复不智。谁当余见招。所以成独酌。

一酌倾一瓢。生涯本漫漫。神理暂超超。

再酌矜许史。三酌傲松乔。频烦四五酌。

不觉凌丹霄。倏尔厌五鼎。俄然贱九韶。

鼓殇无异葬。夷蹠可同朝。龙蠖非不屈。

鹏鴳但逍遥。寄语号呶侣。无乃太尘嚣。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从驾送军诗

惟尧称乃武,轩后号神兵。

吊民资智勇,治乱属师贞。

我群膺宝业,历驾视前英。

蒲海方无浪,夷山未有平。

星光下结旆,剑气上舒精。

云开万里彻,日丽晨川明。

抚鼓山灵应,诏跸水祗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望郢州城诗

魂兮何处返,非死复非仙。

坐柯如昨日,石合未淹年。

历阳顿成浦,东海果为田。

空忆扶风咏,谁见岘山传。

世变才良改,时移民物迁。

悲哉孙骠骑,悠悠哭彼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

秦军坑赵卒,遂有一人生。

虽还旧乡里,危心曾未平。

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

犹疑屯虏骑,尚畏值胡兵。

空村馀拱木,废邑有颓城。

旧识既已尽,新知皆异名。

百年三万日,处处此伤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