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大雪韩叔夏坐中

梅与雪争姝。试问春风管得无。

除却个人多样态,谁如。细把冰姿比玉肤。

一曲倒金壶。既醉仍烦翠袖扶。

同向凌风台上看,何如。且与芗林作画图。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雪中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梅花和雪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独特感受的态度。开篇“梅与雪争姝”即设定了高雅脱俗的基调,梅花在严寒中仍保持其清冷之美,与雪争艳,显得格外珍贵。

“试问春风管得无”一句,则是对传统诗歌中春风万物生长主题的一种反拨。春风在这里被暗示为无法触及或掌控这种超凡脱俗的美。这不仅是在写景,更是在表达一种超越常人的审美追求。

“除却个人多样态,谁如”则是诗人自问自答,对于这种不随波逐流的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欣赏方式。这里的“个人”二字,显示了诗人对个性化审美的坚持。

接下来的“细把冰姿比玉肤。一曲倒金壶。”是对梅花之美的进一步描绘。“细把”表明诗人对梅花之美观察入微,而“冰姿”则形象地描述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坚贞不屈,甚至超越了普通美的标准,达到了一种玉一样的洁净无暇。“一曲倒金壶”则是用来形容雪花纷飞之盛丽,如同倾倒下来的金粉。

“既醉仍烦翠袖扶。同向凌风台上看,何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雪中的感受,虽已沉醉于这份美好,但仍旧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烦恼,这种烦恼驱使他寻找伙伴共同仰望那被风雪洗礼过的高台。这里的“凌风”二字,更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对话的意境。

最后,“且与芗林作画图。”则是诗人将这份美好之感,通过艺术形式固定下来,与朋友共同在纸上描绘出这样一幅雪中梅花图。这里的“芗林”可能指的是具有才华的朋友,而“作画图”则不仅是对景色的再现,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与雪之美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178)

向子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字:伯恭
  • 号:芗林居士
  • 籍贯: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 生卒年:yīn)(1085-1152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

雨过林峦静,风回池阁凉。窥人双燕语雕梁。

笑看小荷翻处、戏鸳鸯。共饮菖蒲细,同分彩线长。

今朝真不负风光。绝胜几年飞梦、绕高唐。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二)

梁苑千花乱,隋堤一水长。眼前风物总悲凉。

何况眉头心上、不相忘。因梦聊携手,凭书续断肠。

已惊蝴蝶过东墙。更被风吹鸿雁、不成行。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代张仲宗赋

碧落飞明镜,晴烟幂远山。扁舟夜下广陵滩。

照我白蘋红蓼、一杯残。初望同盘饮,如何两处看。

遥知香雾湿云鬟。凭暖琼楼十二、玉栏干。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一)郭小娘道装

缥缈云间质,轻盈波上身。瑶林玉树出风尘。

不是野花凡草、等闲春。翠羽双垂珥,乌纱巧制巾。

经珠不动两眉颦。须信铅华销尽、见天真。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