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蒙宠示佳什殆无遗巧勉成二章一以报佳贶一以自贻(其一)

睆睆休嫌笏与绅,如公本是九包人。

读书只用三冬足,学道从来一色醇。

太尉谈辞仍玉麈,侍中风韵更纱巾。

谁言上界多官府,亦许散仙追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不必嫌弃手中笏和绅,您本就是出身名门之人。
读书只需三个冬季已足够,修道始终如一,醇厚纯粹。
太尉言谈举止如玉麈般高雅,侍中风采更是纱巾增添风度。
谁说天宫官员众多繁杂,也能允许散仙追随您的足迹。

注释

笏:古代官员手持的狭长板子,用以记录或指示。
绅:古代官员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象征身份。
九包人:可能指出身高贵,有深厚的家世背景。
三冬足:形容读书时间充足,三个月的冬季学习。
一色醇:形容学问或修养纯正,没有杂质。
玉麈:玉柄麈尾,古人的谈话工具,象征高雅。
纱巾:古代官员的头巾,这里形容侍中的风度。
散仙:道教中指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人。
后尘:原意为跟随在后面,这里指追随者的足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再蒙宠示佳什殆无遗巧勉成二章一以报佳贶一以自贻(其一)》。诗中,诗人以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朋友才情的赞赏和对自己读书学道生活的自述。

首句“睆睆休嫌笏与绅”,意指不必过于拘泥于官场礼节,暗示朋友才华出众,即使手持笏板(官员手杖)和绅带(官服腰带),也掩盖不住其内在的光芒。接下来,“如公本是九包人”赞扬朋友学识渊博,如同拥有众多学问的智者。

“读书只用三冬足”,诗人夸赞朋友读书勤奋,只需三个冬季的时间就足够深厚了,强调了他的刻苦和效率。接着,“学道从来一色醇”赞美朋友在学术追求上的纯粹和一贯性。

“太尉谈辞仍玉麈,侍中风韵更纱巾”描绘了朋友言谈举止的风采,如太尉般言辞犀利,侍中般的风度翩翩,形象生动。最后两句,“谁言上界多官府,亦许散仙追后尘”则以幽默的方式,说虽然官场繁杂,但朋友的才华足以让世人瞩目,甚至可以媲美散仙,流露出对朋友超越世俗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赞美了朋友的才情和品性,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我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再蒙宠示佳什殆无遗巧勉成二章一以报佳贶一以自贻(其二)

诸公衮衮坐垂绅,谁信北风欺得人。

遮眼读书何用解,发颜要酒可须醇。

十年白社空看镜,万里青天一岸巾。

少待奇章到三日,试将冠盖拂埃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刘大资挽词二首(其二)

一死公馀事,由来虏亦人。

使知临难日,犹有不欺臣。

河洛倾遗愤,英雄叹后尘。

煌煌中兴业,公合冠麒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刘大资挽词二首(其一)

天柱攲倾日,堂堂堕虏围。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

一代名超古,千年泪染衣。

当时如有继,犹足变危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后三日再赋

天生瘿木不须栽,说与儿童是酒杯。

落日留霞知我醉,长风吹月送诗来。

一官扰扰身增病,万事悠悠首独回。

不奈长安小车得,睡乡深处作奔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