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质所作,名为《题真如寺》。诗中描绘了春天里自然界的变换与永恒的对比,以及诗人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捕捉与珍视。
首句“旧红新绿都如许”,以“旧红”和“新绿”并提,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色彩斑斓的景象。这里的“红”和“绿”分别代表了凋谢的花朵和新生的嫩叶,它们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画卷。诗人用“都如许”强调了这种变化的普遍性和恒常性,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自然界都在经历着相似的更迭过程。
次句“尘世何曾有定春”,则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在尘世间,春天总是短暂而易逝的,它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个时刻。这句诗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循环的不可抗拒性,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和美好。
后两句“晚渡野航冲雨去,今朝佳处总吾人”,将视角转向了个人的生活体验。诗人选择在黄昏时分乘船渡过河面,尽管途中可能遇到风雨,但他依然坚定地前往,似乎在寻找或逃避什么。这里,“佳处”既可理解为美好的地方,也可解读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人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一种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自我发现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自我探索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也探讨了时间、变化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