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海上人住静西山精舍余以足疾未能应招闻其陂池林木之胜作此寄之(其二)

细风吹雨过池亭,閒诵金刚般若经。

幽鸟渐知人出食,双双戢羽立疏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何绛在病中无法前往慧海上人所居的静西山精舍时,通过想象和回忆,感受到精舍周围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美好。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细雨轻拂池亭的景象,以及诗人独自诵读《金刚般若经》的闲适心境。

“细风吹雨过池亭”,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细雨轻柔地吹拂过池塘和亭台楼阁,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閒诵金刚般若经”,接着写诗人独自一人在精舍内诵读佛教经典《金刚般若经》,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也反映了他在病痛中的心灵寻求慰藉与解脱的过程。通过“閒诵”二字,可见诗人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下进行阅读,没有外在的干扰,只有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幽鸟渐知人出食,双双戢羽立疏棂”,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场景。随着诗人的活动,周围的鸟类开始注意到有人在附近活动,它们或飞或停,显得既好奇又小心翼翼。这两句通过“幽鸟”、“人出食”、“戢羽”、“立疏棂”等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同时,这也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象征着他与外界的微妙联系和相互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表达。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夜独坐寄谦长侄

月上空阶雪色寒,病夫无力欲行难。

何时得共幽园里,细把禅心坐夜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赠李少君(其一)

香车曾记入门时,萼绿梅花始上枝。

薄发千条初覆额,为郎搦管写乌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赠李少君(其二)

柳腰梅额指如葱,绣罢春衫倦唾绒。

尽道海棠花似妾,试将优劣问东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赠桃溪主人新宠(其一)

粉朱赤白不容加,洛浦分明上晓霞。

薄发千条长委地,何人不共惜名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