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宴奉诏作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三十年前我就熟读了兵书《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
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依然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
膀臂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站地上高飘的烟云。
昨夜庭前秋风乍起,敌人入境侵扰,苦恼不能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

注释

内宴奉诏作:《宋史·曹翰传》题作《退将诗》。
内宴,皇帝设于宫内的宴会。
诏,皇帝的命令。
六韬:古代兵书名。
传说为周朝吕尚(即太公望)所作。
实为汉人依托。
全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故称《六韬》。
时髦:指一时的杰出人物。
金甲:战场上用作护身的盔甲,这里指代戎马生涯。
卖宝刀:这里反用其意,表示自己不愿卖刀,仍盼为国再立新功。
臂健:膀臂强健,形容力气很大,不服老阵云战地的云气这里含有战阵之意。
弓力:弓的张力。
阵云:战地烟云。
秋风起:比喻上阵杀敌的时刻。古时作战常常选择在秋天所谓“沙场秋点兵”即指此而言。
盘花:战袍上的团状花纹。
睹: 一作“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将领曹翰所作的《内宴奉诏作》,诗人以自己的军旅生涯为背景,回忆了早年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首句“三十年前学六韬”,表达了他早年研习兵法,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接着,“英名常得预时髦”暗示他在军事上声名显赫,受到时人的推崇。

“曾因国难披金甲”描绘了诗人曾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穿上金甲,英勇抗敌的形象。“不为家贫卖宝刀”则展现了他坚守节操,即使生活困苦也不愿轻易放弃武艺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个人的刚毅。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进一步刻画了他的武勇与智谋,即使臂力过人,仍追求更强的武器,眼睛敏锐,能洞察战场形势。最后一句“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诗人借秋风起、旧战袍上的盘花图案,表达了对往昔战功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英雄迟暮的羞愧和对当前内宴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自豪,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曹翰作为军人的豪情与沧桑。

收录诗词(2)

曹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名将。初隶后周世宗帐下,从征高平与瓦桥关。转仕北宋后,又从平李筠之叛。乾德二年(964年),为均州刺史兼西南诸州转运使,督运军饷供应入蜀大军,先后参预镇压全师雄及吕翰领导的叛乱。开宝年间,主持塞河有成绩。又参与平南唐,攻克江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从太宗灭北汉,旋从攻契丹。次年,为幽州行营都部署。以私市兵顺,流锢登州。雍熙年间,起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淳化三年(992年),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武毅

  • 籍贯:大名(今河北大名东)
  • 生卒年:924年—992年

相关古诗词

赠缘德

二十年来访道人,奔波寒暑备艰辛。

谁知此日圆通会,便是今生出世因。

炉里有丹欣得遇,法中无语幸相亲。

如何至诀容传受,免向迷途强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上竿诗

又被锣声送上竿,者番难似旧时难。

劝君著脚须教稳,多少旁人冷眼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凤凰山

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

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杨柳

春至风花各自荣,就中杨柳最多情。

自从初学宫腰舞,直至飘绵不老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