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念此身何以酬君,幸死而有知,奉泉下翁姑,依然称意;
论全福自应先我,顾事犹未了,看床前儿女,怎不伤心。
这首挽妻联,出自清代沈葆桢之手,情感深沉,哀而不伤,充分展现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
上联“念此身何以酬君”,表达了沈葆桢对自己无法回报妻子深恩厚爱的感慨。在生命中,他深知自己无法用言语或行动完全报答妻子给予的关怀与付出,这种遗憾与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下联“幸死而有知,奉泉下翁姑,依然称意”则寄托了沈葆桢对妻子在另一个世界的期待与祝福。他希望妻子能够安息,即使在地府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安宁,如同生前一样被尊敬与爱戴。这句表达了对妻子人格与品德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灵魂在冥界仍能获得幸福的期许。
接着,“论全福自应先我”一句,流露出沈葆桢对于妻子早逝的无奈与悲痛。他认为,如果要论及人生的圆满与幸福,妻子本应先于自己享受到这些美好,这不仅是对妻子命运的同情,也是对自身未能陪伴妻子至老的深深自责。
最后,“顾事犹未了,看床前儿女,怎不伤心”则将思绪转向现实,面对家中尚在人世的儿女,沈葆桢意识到,妻子的离去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无法弥补的伤痕。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悼,也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如何抚育子女的忧虑。
整首挽妻联,通过沈葆桢的内心独白,深情地描绘了他对妻子的怀念、感激、遗憾和对未来家庭生活的担忧,展现了中国传统丧偶文化中的哀悼之情与家庭责任感。
不详
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
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
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
地控制瓯吴,看大江东去滔滔,与诸君涤虑洗心,有如此水;
神起家孝友,贯万古元精耿耿,望后世立身行道,无愧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