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尘》,作者是明代诗人李贤(原德)。诗中以尘埃为题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尘埃在阳光下飘忽不定的情景。"非烟非雾掩晴晖"一句,运用比喻,将尘埃比作轻烟薄雾,遮蔽了明亮的阳光,展现出尘埃的微小与无常。"九陌行人势莫违"则暗示尘埃随风而动,无法避开行人的步伐,寓意人生的纷扰与无可避免。
"梁上曾因歌韵起,驿前长逐使旌飞"两句,通过尘埃随着歌声飘荡和旗帜飞扬的意象,进一步描绘尘埃的动态和活跃。"几番雨打方归地,一阵风吹又上衣"则写出了尘埃在风雨中的反复起伏,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自是甘心云外客,纤毫不许到林扉"表达了诗人对尘埃的某种态度,尘埃虽然微小,却甘愿在云端之外漂泊,不愿沾染世俗的尘埃,保持自我清高。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尘埃的形象寄寓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