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通国无人敢挟书,峄山碑自篆虫鱼。
至今览者赏奇古,先汉文章已不如。
这首诗是刘克庄的《读秦纪七绝·其七》,表达了对古代文献难以保存和传承的感慨。诗人通过观察现实中的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通国无人敢挟书”,描绘了一种图书遭到破坏、遗失的情形,没有人敢于携带这些书籍,或许是因为战乱、禁令或其他原因,使得书籍成了稀罕之物。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知识传承断裂的担忧。
“峄山碑自篆虫鱼”,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自然力量侵蚀文化遗产的情景。峄山碑指的是古代刻于石碑上的文字,这些本应留给后世的宝贵文献却被时光和自然力的侵蚀,变得难以辨识,就像篆文(一种古老的书法)被虫子啃咬,鱼儿游弋其间,象征着文化的消亡。
至于“至今览者赏奇古,先汉文章已不如”,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献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感慨于现存的文章已经无法与先秦时期的文章相比。这不仅是对于文学价值的认同,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中断的无奈和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古文献遭遇破坏、自然侵蚀以及文化传承中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以及对于知识与文化遗产无法完整流传的深切忧虑。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秦贱儒冠贵鞅斯,士生此际命如丝。
可怜聚议骊山下,骈首趋坑尚未知。
匈奴驱向长城外,当日蒙恬计未非。
欲被筑城夫冷笑,辒凉车载鲍鱼归。
起来呵手检衣篝,烛影蛩声伴小楼。
赖有梦中堪细说,锦笺写不尽离愁。
发兵坑黥布竖子,踞洗骂隋何腐儒。
谁道东都重名节,故人只唤作狂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