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读正说终篇恭进谢恩感遇诗

帝祚隆三叶,仁风被九垠。

泥金封禅后,汗简典坟新。

祖训敷皇极,奎星耀紫宸。

儒家尊首志,文论歉前尘。

好生兵遂偃,崇俭俗还淳。

传宝参河洛,重光待圣神。

求讲深紬绎,退访极咨询。

治绍尧稽古,欢谐舜事亲。

披编兹有获,彻卷岂辞频。

锡予恩波浃,荣华宴俎陈。

奏诗无杰句,拜手愧名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史浩所作的《经筵读正说终篇恭进谢恩感遇诗》,通过诗中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皇帝的恭敬与忠诚,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帝祚隆三叶,仁风被九垠”,开篇即赞美了帝王的统治如同繁盛的三叶草一般,其仁德之风覆盖了广阔的疆域,形象地描绘了盛世景象。

接着,“泥金封禅后,汗简典坟新”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帝王在宗教仪式上的崇高地位和对历史文献的重视,体现了对传统礼制的尊重。

“祖训敷皇极,奎星耀紫宸”则表达了对先祖遗训的遵循和对帝王权威的敬畏,同时以奎星象征帝王的光辉,寓意帝王的英明与威严。

“儒家尊首志,文论歉前尘”两句,既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尊崇,也暗示了对过往学术成就的谦逊态度,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修养。

“好生兵遂偃,崇俭俗还淳”揭示了诗人对于和平与节俭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正面影响,体现了其对国家治理的独到见解。

“传宝参河洛,重光待圣神”则表达了对古代文明遗产的珍视和对未来圣明君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理想国的憧憬。

“求讲深紬绎,退访极咨询”两句,展现了诗人勤奋学习、广泛求知的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智慧的追求。

“治绍尧稽古,欢谐舜事亲”则将治国之道与古代圣贤的智慧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经验来治理国家,同时也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最后,“披编兹有获,彻卷岂辞频”表达了诗人对阅读和学习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锡予恩波浃,荣华宴俎陈”则以帝王的恩赐和盛宴,象征了诗人受到的荣誉和尊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淡然态度。

“奏诗无杰句,拜手愧名臣”则是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谦虚评价,表达了对真正才华横溢的名臣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帝王的忠诚与敬意,也体现了其对国家治理、历史文化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孙季和东湖二诗(其二)

水拭双鸾镜,山环六曲屏。

云端迸朝日,木杪见疏星。

梅坞春长在,柴门夜不扃。

援琴谁写景,思得与君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安之往依沈叔晦师席

吾孙年甫冠,抗志在青冥。

重趼轻千里,求师为一经。

功名适来去,器识是丁宁。

既得贤模范,归欤喜过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蚁王得知字

蠢蠢称蝼蚁,尊王世所知。

峻台存主礼,环穴受臣仪。

依战如扬武,排行似出师。

南柯虽一梦,治国得良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蜃楼得生字

青蘋风乍息,巨浸欲潮平。

毒雾方看吐,层楼忽已成。

凭栏无海若,吞鸟类罗生。

安得挥长剑,驱除致永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