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殷岳的《读史(其六)》以历史为背景,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道德沦丧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太阿不在掌"暗指权力转移,"神气积苦窳"则暗示了周朝衰微后的混乱状态。"周德既已衰,子孤失其叙"进一步强调了道德败坏和统治秩序的混乱。
"群雄横意气,鼎隧启纳侮"描绘了各路英雄崛起,不再尊重传统秩序,开始轻视权威。"玉步犹未改,王章尚撑柱"则象征着即使在艰难时刻,仍有忠贞之士坚守正道。
"胡然晋大夫,一旦荐茅土"是对晋国贵族轻率行为的批评,他们竟然轻易地推荐权位,失去了应有的谨慎。"葛藟庇本根,况乃纵寻斧"运用比喻,指责他们不顾根本,滥施权力,如同蔓生植物遮蔽根基,甚至动用暴力。
最后两句"名器苟不存,其他安足数"直指如果名义和礼制不存,其他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制度和道德对于社会稳定的基石作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批判犀利,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沉思和对现实忧虑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