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向来枯卉亦生芝,种学才深可瑞时。
语海方知蜗井浅,培风当使翼云垂。
可能任运如彭泽,也要名家似蜀眉。
理义本来非外铄,自求两字盍观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又用韵示长儿》,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和学问的深刻见解。首句“向来枯卉亦生芝”,以枯萎的花草比喻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孕育出珍贵之物,暗示了人才的培养需要耐心和环境的适宜。接着,“种学才深可瑞时”强调了深厚学识对于时世的重要性和吉祥意义。
“语海方知蜗井浅”运用比喻,指出知识的海洋广阔无比,相比之下个人的见识如同蜗牛壳般狭窄,鼓励孩子要有广阔的视野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培风当使翼云垂”进一步鼓励孩子要像鸟儿展翅飞翔,借助风力提升自己,寓意积极进取,志向高远。
“可能任运如彭泽,也要名家似蜀眉”这两句,一方面赞赏孩子如果能顺应天命,如东晋的彭泽那样淡泊名利,另一方面也期待他能成为像蜀地才子那样的知名人物,既有道德修养,又有才华出众。
最后,“理义本来非外铄,自求两字盍观颐”传达的核心思想是,道理和义理并非外在强加,而是内在自我追求的结果,孩子应当通过自我学习和领悟来提升自我,这正是“自求”二字的含义,同时也借“观颐”一词,引导孩子静心思考,涵养品德。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乐,既有对孩子的期许,也有对教育方法的指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教育智慧。
不详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薄俗交朋赴字斜,可人一见祇惊嗟。
心凭实地应多事,诗引清风归一家。
休看马头秋后叶,自培门里岁寒花。
何时相接从容步,遍历山巅与水涯。
吁嗟天数不人由,举目江河万里愁。
为厉可无忠义鬼,觅封忍见笑谈侯。
功名只作无时看,气节须从险处留。
归去来辞非浪赋,曾知此老此心不。
世事纷纷乱似丝,放教公道总堪诗。
三年仁政从头去,百里人心是己知。
脉络相关真为国,毫釐不便甚捐肌。
残生何幸身亲见,也拟公堂举寿卮。
泛泛一风舟,谁与管去留。
儿翁忘市井,女友隔河洲。
聊尔诗还债,从他笑有仇。
山林原自好,明日得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