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至山中因访陈道人

一春衰病集残骸,太息流尘覆酒杯。

僧钵始知莼菜老,佛瓶初见杏花开。

蘋溪小雨成幽讨,松院斜阳又独来。

不为爱闲从野叟,年来万事学低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春天里我病弱疲惫,满身衰败,叹息中看着尘埃覆盖了酒杯。
如今才明白僧人的生活,随着莼菜的老去而开始,初次见到佛瓶中的杏花开放。
在蘋溪的小雨中漫步,寻找宁静,夕阳下独自来到松院。
并非我喜爱闲散,而是像野老一样,近年来对世事都感到沮丧无力。

注释

一春:整个春天。
衰病:病弱衰老。
残骸:衰败的身体。
太息:叹息。
流尘:飘落的尘埃。
覆:覆盖。
僧钵:僧人的饭碗。
莼菜老:指僧人生活的简单和岁月的流逝。
佛瓶:佛教徒用来装水或供花的瓶子。
杏花开:象征春天的到来。
蘋溪:长有浮萍的小溪。
幽讨:幽静的探索。
松院:松树环绕的庭院。
斜阳:傍晚的阳光。
爱闲:喜爱闲适。
野叟:野外的老人。
万事:世间万物。
学低摧:学习(或体验)低落和消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晚至山中因访陈道人》,描绘了诗人春天身体衰弱、心情沉重的状态,他在山中寻访陈道人,沿途所见的景致和心境变化。首联“一春衰病集残骸,太息流尘覆酒杯”表达了诗人因病体虚弱而对生活的感慨,感叹时光流逝,尘埃满目。颔联“僧钵始知莼菜老,佛瓶初见杏花开”通过僧人的生活细节,暗示春天的到来,也寓含着诗人对自然复苏的欣慰。颈联“蘋溪小雨成幽讨,松院斜阳又独来”描绘了山中宁静的环境,诗人独自在雨后的小径和夕阳下的松院漫步,显得孤独而深沉。尾联“不为爱闲从野叟,年来万事学低摧”揭示了诗人并非单纯追求闲适,而是因为内心对世事的无奈和消沉,选择与山野老者为伴,表达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的身心状态为线索,通过山中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和淡泊,以及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春晚园中作

杏子青青梅子酸,山园转眼又春残。

老怀岂复少年乐,病骨不禁清晓寒。

学术背时甘义堕,功名无路久心阑。

蚕收麦熟吾何恨,但遣银杯似海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春晚坐睡忽梦泛舟饮酒乐甚既觉怅然有赋

梦泛扁舟逸兴多,画桡摇荡曲生波。

微风蔌蔌生蒲苇,小雨霏霏湿芰荷。

舞落乌纱从岁去,歌酣白纻奈情何。

年来惟觉华胥乐,莫遣茶瓯战睡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春晚村居

一事元无可得忙,悠然半醉倚胡床。

牡丹枝上青春老,燕子声中白日长。

身世已如风六鹢,文章仍似闰黄杨。

太平有象无人识,南陌东阡捣麨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晚泛湖归偶赋

十日雨晴湖水深,暖催新绿上横林。

分泥海燕穿花径,带犊吴牛傍柳阴。

夏近渐低游舫价,日斜殊费寺楼吟。

归来支枕还无事,一缕微烟看水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