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报陈玉垒少宰

湖上清秋片月寒,为谁残梦入长安。

一千里外素书到,二十年来良会阑。

欲候三台依帝座,先闻六典建天官。

他时世业光青史,重向扶阳传里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山中报陈玉垒少宰》。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山中,夜晚湖面上清冷的秋月,引发了他的思绪,仿佛梦境般牵连至遥远的长安。诗人的内心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湖上清秋片月寒”,开篇即以清冷的秋夜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为谁残梦入长安”,这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将个人的情感与对长安的向往巧妙结合。

“一千里外素书到,二十年来良会阑”,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通过描述一封跨越千里的信件,传达了长久以来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已成过去,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与怀念。

“欲候三台依帝座,先闻六典建天官”,这里运用了古代官职和星宿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在权力的中心,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又深知这并非易事。

“他时世业光青史,重向扶阳传里看”,最后两句展望未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成就的期待与自信。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印记,再次回到故乡,让后人传颂。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也蕴含了对权力、地位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哭贾德修司马二首(其一)

几日哀音发峄州,伤心千绪泪双流。

那知渭水燕飞地,正是辽城鹤化秋。

幕府勋名留赵魏,词垣文赋拟枚邹。

可怜一片长安月,犹照当时旧酒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哭贾德修司马二首(其二)

满眼悠悠世上名,谁将金石喻交情。

蒋家旧日开三径,鲁国当年并两生。

只道浮云轻聚散,不知华月易亏盈。

从今寂寞梅花信,肠断山阳笛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暮过杨刘有感

多年不到杨刘戍,此夕冯轩过里门。

前代津梁无聚落,旧家萝葛有儿孙。

烟横远陇迷山气,日落平沙见雪痕。

水木遗踪多所念,惟将悲泪洒空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赠金陵张文学太初

曾将玉树拟风姿,倒屣惊看绝妙词。

雨后青灯挥麈夜,江头明月挂帆时。

孙弘首奉西京对,韦孟家传鲁国诗。

此日淮南丛桂满,不知谁折最高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